首页 -> 2008年第1期
创新教学方法 激活国画教学
作者:蒋振世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很枯燥,难以维持下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在国画技法学习中增强学生自由表现的兴趣性,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强化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技能的机会,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建立一种主动发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情绪,笔者在国画教学中运用特殊技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特殊技法,激发学习兴趣
对艺术来说,技法的掌握与恰当运用可以延伸艺术形式和艺术学习者的视野,但对于职高学生来说只有让其深刻体验创造过程中自主创造的乐趣和收获,美术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才真正具有效果,学生学到的知识才会转化成智慧,在教学中笔者通过游戏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发现技能、技巧,例如在教学《中国画的笔墨技巧》时,让学生将毛笔蘸上浓墨在宣纸上自由挥运,上下、左右、来来回回地“乱涂乱画”,直到笔干墨竭,然后蘸水、蘸墨继续运动,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复运行……游戏结束后,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以识他们作品中所创造的各种墨色,以及墨色产生的原因,帮助学生比较、分析作品中各种点、线、面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用笔表现出来的。学生很惊讶原来在自己随意涂画中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笔法、墨法,激起了学生有意识地进行一些笔墨基本训练的热情,以期提高运用和表现能力。
笔者还运用国画技法中的“水拓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即在一盆水中滴上一滴墨一滴色,墨色在水面自然形成纹路,这时笔者告诉学生将要在水中变出一张画,学生好奇地等待结果,然后笔者把纸轻轻放在水面上,水面上的花纹便被画纸吸收。笔者将画纸提起时,一张墨色自然流淌,墨韵生动的画面展现在眼前。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跃跃欲试,都想自己制作出一张“水拓画”。这时的学习是主动学习,是学生内在的需求。学生有了兴趣和欲望,学习就是一种愉悦的体验。通过探索与发现,学生建构起对中国画纸张的认识与感受。
又如在上国画山水课时,学生很难掌握山水画中山脉走向及皱折明暗关系。为此笔者教学生把画山部分的纸面根据山势走向、密度揉皱,利用纸面凹凸不平,墨色(迹)自然奇变,落墨后出现的自然纹理,很轻松的画出山石凹凸不平的效果。在无目的揉皱后的纸上落墨,往往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痕迹,也是颇有意味的形式构成。这样易于掌握,学生自然乐于学习,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降低学习难度,体会成功乐趣
长期以来,美术教师习惯在评价中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于作业仅仅依靠“像”与“不像”来进行评价。这样容易扼制学生的创造力,造成学生的自卑感,也容易使他们缺乏信心。在国画课上,笔者要求学生自由选择作业形式,不要求具体绘画内容。例如在“水拓”后的画纸上根据画面需要自由添加、或者在画纸上随意画。用毛笔沾水、沾墨、沾色,使水、墨、色在宣纸上自然交融,产生奇特的韵味。浓浓淡淡、色彩斑斓的效果带给学生意外的惊喜。在游戏一样的绘画中,让学生尽情地释放情感。学生在这种笔墨的变化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在无意之中学到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这对学生既是一种美的启迪、情操的陶冶,也是一种国画技法训练,降低了难度,学生就容易体会到成功,对国画产生兴趣,学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变单一为丰富
综合材料与特殊技法的应用为中国画的创新开拓了一个宽阔的空间,它的不定性与丰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学习兴趣,在充分体现中国画的固有特色下,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1、工具、材料上中西结合。把传统中国画的毛笔、水墨和西画的排笔、油画笔、水彩色、广告色、丙烯色等有机结合。
2、技法上多法揉合。揉搓皱纸法、拓印法、水拓印、拼贴法、豆浆法、冲水、冲色、吹墨等,让学生寓学于玩。例如在创作《树林》时,有的学生就用水拓法来表现天空或流水,用树叶拓印法来表现树林,有的学生用冲水法表现雨后的树林,也有学生用广告色来描绘春天嫩绿树叶,或用排笔体现有倒影的静静的池塘……出乎意料的特殊效果常常让学生欢呼雀跃。材料,特殊技法的运用所取得的奇特视觉效果,会刺激学生去探索更多的材料、技法在中国画表现中的可行性。
四、变“教画”为“赏画”
欣赏作为一种心智活动,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突破创新思维的苦涩感,同时也能给学生更多体验美、感受美的机会。中国画欣赏对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陶冶高尚的情操、健全人格、发展个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要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美术知识,掌握必要的美术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此,在中国画教学的每个阶段,笔者总是让欣赏持续地进行:
1、开始阶段:欣赏一些同学和名家的作品,不作描述,点评,让学生独白感受,将学生带入到美的情境中来,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
2、探究阶段:欣赏同题材,不同名家,不同风格的作品,领悟不同画家的不同用笔,用墨、构图、以及从中所映射出精神内涵。这一阶段的欣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描述: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观察、分析作品,然后用语言简单地描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②分析:对不同名家作品的构图、造型、用墨和用色等进行对比、分析,从中获得技法上的感悟。③解释:美术学习不但是技法与学习方法的学习,更是一种文化的学习。通过介绍画家的生平、性格、生活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所寓含的意义以及笔墨,构图、题跋中所流露出的画家内在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