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培养数学兴趣 促进自主学习
作者:余小仙
[关键词]中职数学 学习兴趣 自主学习 途径方法
如何针对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中职学生开展有效教学?笔者认为有效的途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职高学生兴趣广泛,好动,但是由于学习基础薄弱,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学科缺乏兴趣,更加谈不上自觉主动地学习了。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进程。因此,必须根据职高数学本身的特点,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喜欢“枯燥乏味”的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的成功与失败,不仅受认识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内因才是获取知识的关键,布鲁纳也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所以培养自主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就会主动去学。而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激起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笔者近年来进行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促进自主学习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培养学习兴趣,增强主体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兴趣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条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这段话阐明了兴趣培养的艰苦性和复杂性。有效的方法是:
1、巧引课题,新颖激趣一
(1)从学生渴望解决的实际问题出发,提出新的知识课题。人们一般都对看得到用途的知识有比较高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职高生,他们的学习责任心等自我观念尚未成熟,需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刺激。而“有用”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刺激。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真实的问题,当学生真正能处理好这样的“实事”时,强烈的成功感会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要求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完等比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之前。可以举出“分期付款”的例子:某银行设立了教育助学贷款,其中规定一年期以上贷款月均等额还本付息,如果贷款10000元,两年还债,月利率为0.4575%,那么每月应还多少钱呢?这个例子贴近生活,而且是分期付款的热门问题,完全可以应用相关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数学。
(2)通过指出学生知识上的片面性或不完整性,引进新的知识课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认识出发,指出他们原有知识的片面性和不完整性,学生就会迫切希望获得较全面的、准确的知识、例如《椭圆》第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难点是椭圆方程的化简。在求标准方程时,学生容易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化简出现了麻烦。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化简含有根号的式子时,通常有什么方法?”学生回答:“可以两边平方。”教师问:“是直接平方好呢,还是恰当整理后再平方?”学生发现这个方程,直接平方不利于化简,而整理后再平方,最后能得到圆满的结果。这样,椭圆方程化简的难点也就迎忍而解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后将要遇到的求双曲线标准方程时的化简问题。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
2、自主合作,探索激趣。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电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数学教学一定不要满足于学生懂得了多少知识,而是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去“做”数学。现代教学论主张“做”数学,而不是“听”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做”数学就是要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之中,乐于用自己喜爱的方式主动地思考、探索、交流和合作。学生不但能创造性地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能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况且,职高学生成人感逐步加强,具有一定的钻研、创新能力,他们总想用不同于老师的解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探索新的思路和问题中的奥妙。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数学,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浓厚的“做”数学兴趣。例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发动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柱、锥、台的数学模型。比如笔者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这样做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还要积极创造让学生成功的机会,满足他们的成就感。特别注意问题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难度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挫伤学生的信心,从而达到消除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障碍。
3、美育教学,以美激趣。就数学而言,它的美不一定会立刻引起学生的美感,不可能让学生很快地判断出它的审美价值,所以教师要深入理解与挖掘教材的审美内容,使学生从抽象的数字、符号、法则、公式、性质和图形中体会到数的美、形的美、奇异美、和谐美、思维美、结构美、符号美等,领悟数学美的神韵,从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中蕴涵着一种特有的美。教师积极诱发学生追求数学美的心理,就能消除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单调无味、负担过重,恐惧害怕的心理,产生学习数学的必趣和积极追求的欲望,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比例线段中黄金分割时可设问:舞台上的主持人站在什么位置给人以美的感觉?正五角星美观,庄重,给人以神往之感,这是什么原因?诸如此类的问题会使学生产主浓厚的兴趣而去探究,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美就在日常生活中。
4、开展竞赛,挑战激趣。竞赛是根据学生的自尊需要、成功需要、自我效能需要而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一种手段。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有利于鼓励进取。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