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关于大学公共课教学的探讨

作者:杨宇君




  大学开设公共课是对大学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但在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并如火如荼地进行教材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学公共课的教学却得不到教师和学生应有的重视。甚至部分学科的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其原因何在呢?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家对大学公共课教学的两种不同潜意识造成的。第一,学校既然开设了公共课,就应该严格教学、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师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刚加入大学教师队伍的教师身上,其结果是教学虽积极,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师、学生都觉得疲惫不堪,教学效果自然下降。第二,也就是有着巨大破坏性的一种:公共课不是专业课,无关紧要,只要老师、学生能过关或者能混过关就可以了,何必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上面呢?这种潜意识主要在老教师身上体现出来,其最直接的结果是在许多一般普通大学里面出现大量作弊、补考现象,学生鄙视教师,鄙视学校的现象,甚至发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现象也屡见不鲜。于是乎,就出现了一大批混的老师和混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怎样来化解这一矛盾,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认为应该由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修养
  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生活、工作技能,更应该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只有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修养,才能提高高校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岗位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二)要正确理解大学开设公共课的意义和它在大学教育中的位置
  公共课是相对专业课而言的,故在教学中应以专业课的教学为主,公共课的教学为辅,专业课的教学需要扎实钻研,严格要求,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它是学习和研究乃至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但是,公共课是否也需要这样的要求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公共课是相对专业课而言的,它只是对大学教育的一种有益的和必要的基础知识的补充,当然不能与专业课同样要求。否则,大学教育也就失去了固有的专业性。这与大学教育的任务,培养建设国家和社会的专门人才是不相适应的。
  
  (三)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
  作为教师,要备好一节课,既要备好教材,更要备好学生,因为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对自己的学生的知识结构都不甚了解,怎么可能备好一堂课,教好一堂课呢?相反,只有细心研究、仔细调查和弄清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认知结构,才能结合对相应教材的钻研备好课。备好学生和教材才是备好一堂课的关键,也是备好一堂课的必备条件。
  
  (四)深入思考怎样才能搞好大学公共课的教学
  在对公共课的教学中,必须要由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所掌握达到的知识水平入手,分清重点、难点,不宜过深过难。其重点应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教学上,适当降低教学难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一些社会现象和实例进行教学研究,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研究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愉快、学有所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听课、睡觉,甚至逃课现象,避免大量的考试作弊和补考现象。
  以笔者所教的2005级英语系的公共数学为例,所教两个班的教学情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冲动阶段:因为新学期刚开始,教学热情非常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足,所以教学还比较顺利,效果也非常明显;第二,消极阶段: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教学的激情正在慢慢消退,教学内容却越来越难,教师总想把课本内容所涉及的知识不管难易程度,都不折不扣的教授给学生,但是,英语专业绝大多数的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是比较有限的,甚至可以说是数学基础非常的差。于是教者厌教、学生的厌学情绪不断发酵、蔓延;第三,舒心阶段:教者反思,站到学生的立场想想,其实学生也挺不容易的,他们的数学基础与课本所涉及的知识有着不小的差距,他们的压力真是太大了!
  针对这种情况,教者对教学进行变革:教学不再强拉硬拽学生,而是重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对基础知识与生活情趣实例相结合的教学上,慢慢地,大家又开始喜欢上数学,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结果在期末考试中,出乎意料的是,两个班60多名同学,只有3名同学没有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