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论山东柳琴戏的伴奏技巧及现代音乐技法的运用

作者:朱清泉 岳艳艳




  本文从山东柳琴戏灵活多样的伴奏技巧与现代音乐技法相结合的艺术特点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在伴奏技巧上,就拖腔、包腔、送腔、补腔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在与现代音乐技法相结合上,阐述了现代作曲技法、现代剧目以及现代舞美设计对柳琴戏时代特征的影响。
  
  (一)山东柳琴戏的伴奏技巧
  山东柳琴戏不像一些形成板腔体的京剧、梆子戏等剧种,有慢板、流水、二八、四平等各种板式,并且还都具有较为固定的唱腔;更不像曲牌体的昆曲,各种曲牌都有固定的曲调。柳琴戏虽然有慢板、快板、二行板、炸板等,但都只不过是快慢之分。柳琴戏的唱腔不固定,个人唱腔的表现力也不尽相同,腔弯是想怎么拐就怎么拐,随心所欲的怡心凋,这对伴奏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没有记谱的唱腔就更困难了。在柳琴戏中柳琴作为主要的伴奏乐器,受到音色和演奏技巧的限制,所以近年来把二胡作为领奏乐器。柳琴戏的伴奏,光有娴熟的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地领悟剧情、熟悉人物的感情、了解演员的唱腔规律。
  1、拖腔。所谓拖腔,就是同演员的唱腔同步进行。演员唱到哪儿,伴奏就跟到哪儿,琴音既不能超过演员的嗓音,又必须让演员能够清楚地听到伴奏,紧紧地拖住演员的曲调,好似暗暗的帮助演员,从而使演员唱起来游刃有余,以便更好地发挥。
  2、包腔。柳琴戏唱腔丰富多彩,老艺术家们博采众长,精心设计出优美的伴奏曲调。柳琴戏的唱腔乡土气息十分浓郁,花腔数不胜数,前倚音、后倚音、波颤音、切分音、上滑音、下滑音、三连音等比比皆是,可谓是繁杂瑰丽。演员唱起来有时还和谱子不完全一样,这就给伴奏带来难度。对伴奏者来说,一方面不能死啃谱子,要多进行创造性的发挥,对唱腔里每一个腔弯都必须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必须耳听唱腔,眼盯演员,与演员同呼吸、同心声。伴奏者凭借两只手的功夫,充分发挥各种技巧,严丝合缝地把演员的唱腔包裹起来,使琴师和演员成为一体,做到“曲者嗓音含琴音,琴师也是唱曲人”。
  3、送腔。所谓“送腔”,一是在演员演唱散板、导板、摇板、停腔等唱腔时,气口后的开口音都要较为清晰地送出去,因为此时的伴奏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能让演唱者的搭芤更自然、准确,更易于发挥唱腔的魅力;二是在演员已经把唱词唱出去后,准备拖音高腔或甩长腔时,琴师必须紧紧跟上,稳健有力、恰到好处地把腔送出去,让演员能够轻松地把腔亮出来,给观众一种嗓音圆润、唱腔优美、魅力无穷的听觉享受。
  4、补腔。柳琴戏的补腔有两种作用:一是泛指填补“过门儿”。柳琴戏中,在许多花腔中间需要补一个小的“过门儿”,给演员留个转调的时间,同时让下面的唱腔更容易上口,因此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过门儿”补得好,会使演员的下一句非常流畅地切入;如果补得不准确,会使演员感到别扭,不易上口,还可能造成掉板等现象,听起来不和谐。所以要求伴奏旋律准确,节奏稳健,同时要掌握力度、速度衔接自如,音乐形象完美丰满。另一种作用,是演员在演唱时难免会出现错字、漏字、忘词等现象,这时伴奏要及时调整,带领整个乐队及时补上,既能弥补缺陷,又不会影响演出效果,以求得艺术的完整。
  
  (二)山东柳琴戏现代音乐技法的运用
  任何一个剧种,在历史的发展中都要进行改革和自我完善。山东柳琴戏的艺术家们,也都努力与现代音乐技法相结合,从剧本到创作,从表演到舞美设计都体现出时代特点,这就促进了柳琴戏的发展,使自身的生命力更旺盛,更富有艺术表现力。
  1、在音乐创作上运用现代作曲手法。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创作是一种民间音乐的创作方式。一种声腔、一个剧种的形成都是无数艺人世代相传集体智慧的结果。早期柳琴戏的音乐创作都是剧本、曲谱不固定,这为柳琴戏的发展制造了障碍。现代柳琴戏的音乐创作在保留了好的曲牌的同时,引入了现代音乐创作方式。由创作者根据剧目的需要创作主题和动机,并将其展开,发展变奏使主题动机贯穿整个剧目唱腔,使柳琴戏的创作走上了剧本制。
  2、现代剧目体现了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后,新一代毕业于音乐院校的文艺工作者开始到剧团安家落户,给柳琴戏在剧目创作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表现新时期根治水患,变害为利的《沂蒙霜叶红》;表现新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建立农村文化中心的《山乡锣鼓》:《孔繁森》则表现现代干部无私奉献,一切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些体现了新生活的剧目,给柳琴戏注入了活力。
  3、现代舞美设计体现了时代气息。在与现代技法相结合的过程中,舞美设计占了很大比重。从华丽的服装到精美的舞台背景,从璀璨的灯光到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都采用了现代技术手段,使得柳琴戏的表演更加丰富,人物性格更加鲜明,音乐表现力大大加强,在中国徐州首届柳琴戏艺术节上,新编历史剧《墨子》便充分展示了这一点。其华丽的服装、璀璨的灯光加上演员精彩的唱腔,受到了广大观众和专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