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期
欠发达地区高职创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对接的探讨
作者:彭书武
[关键词]高职 创业教育 新农村建设 人才培养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但新农村建设决不是农村房舍的简单粉刷,也不仅仅是资金的支持和物质条件的改善,最重要的是要有足量且足质的智力资本的持续支撑。在农村,普遍存在着农民“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门路”的情况。,特别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等原因,硬件状况、软件条件十分糟糕。如何在欠发达地区进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要课题和难题,要扎实推进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培养新农民,即农村技能型人才、创业性人才的培养。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必须面向农村办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教育服务。
(一)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亟需大量高职人才
新农村建设的“新”体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里,实际上这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但是,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而言,要达到目前城市的发展水平尚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到达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不仅在经济上与城市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而且在生活状态上的差距也十分显著。从根本上看,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困难是人才匮乏。一方面,农村现有人才存量不足。目前,在全国70多万个行政村中绝大部分的村干部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甚至是文盲或半文盲,农村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左右,仅仅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文化程度,全国近5个亿的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另一方面,农村人才供给增量极其有限,农村投入的人力资本主要流向了城镇,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回流到农村的人才几乎为零。农业不发达,农民受教育的机会更少,农民的社会资本更为突出。如果说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有捷径的话,那就是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加快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用智力资本、社会资本拉动经济的发展。
(二)欠发达地区高职加强创业教育,培养新农村建设人才的途径
1、树立创业教育要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树立创业教育指导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开展创业教育对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创业教育是培养建设新农村所需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畜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能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能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非农产业创造基础。这样看来,以现代农业产业为中心培养创业型农民是培养农村创业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向。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其基础和前提是生产发展,保障是管理民主。在农村资源日渐枯竭,人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生产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农业科技将成为推动我国农村经济上新台阶的支撑力量,而科技的天然载体是人才。因此,可以说生产发展的杠杆在于人才;管理民主依靠的是人的素质的不断提高,归根到底还是在于人才的培养,因此,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地,应发展其职业教育优势,培养出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2、建立强有力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把大学生创业教育搞成了实质性的就业指导,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决定了创业教育只能在学生管理或者就业指导方面开展,而创业教育绝非是简单的管理和指导。创业教育必须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完善课程体系对于创业教育来说是必须做的源头性工作,而课程设置是由教务部门管理的。对于创业教育来说,下游的“管理指导”和上游的“课程教育”是缺一不可的,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要推进创业教育的发展,必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把上下游的工作纳入一个管理体系中来。专门的管理机构是推动整个创业教育体系运转的核心
3、构建科学的创业教育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
(1)制定创业教育目标。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就是培养出适合新农村建设的具有创业能力和企业家思维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同时,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专有性人才的培养,专有性人才是指对高技能型知识(包括特色技能、文化等)投资所形成的具有较强“杠杆效应”且较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人才,这部分人才对经济社会知识的前沿较为敏感,能掌握大量实用信息,对新农村建设尤其是疏通农利信息起到非同寻常的作用。
(2)设置创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创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应当紧密围绕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市场需求,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随时对学校的专业设置进行评估并做相应调整。例如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设置与建设中,注重把握好“三个定位”:一是服务面向定位于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增加农业专业的设置;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基础理论适度、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三是办学特色定位于学业、产业、就业、创业“四业”贯通,即实行产学研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水平,拓宽学生的就业、创业渠道,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4,加强“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展创业教育的一个大课题。没有具有创业思想的教师,就没有整个的创业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教育部高教司刘军谊处长曾提出,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目标之一是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要求80%达标。所以高职院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尽快形成一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诸如教师到企业、农村进行挂职锻炼或不定期见习,了解农村动态和企业的运作情况;积极从企事业、农村和科研单位聘请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实行专兼结合,参与人才的培养工作等,从而能够使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创业教育。
5、建设足够的创业教育实习基地。创业教育的最大特点是社会实践性。因此,创业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实习、实训与实践基地的建设,特别是农村和农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实行产教研结合。只有将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创业教育的实习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收到实在的效果。如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行产教结合,建设示范基地。学院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资金,建成了“一场、四园”培训基地,占地面积达400多亩。“一场”为年出栏牲猪3万头的集约化养殖场:“四园”分别为水产生态园、蔬菜种苗园、花卉苗圃园和优质水稻园。培训基地的建成,不仅提供了高效益的示范,也为培训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基地,更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了实用型和创业型人才。
6、营造浓郁的创业教育校园氛围,引导学生到农村服务、创业。要通过宣传与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和强化创业观念。宣传严峻的就业形势,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引导他们做好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还可邀请企业家,尤其是农民企业家、本校优秀毕业生来校现身说法,介绍他们创业、立业、敬业的事迹,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这些都是学生最爱听,最有启迪性的;要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积极建设学生社团和开展校园活动。这是营造校园创业氛围的一种有效办法。如组织骨干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乡镇和村组办班,送科技上门,深入农户,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发挥高校人才和智力扶农的优势。同时使学生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人才现状和需求,激发他们服务于农村的创业热情。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必须与高职教育相结合,高职院校要通过创业教育等形式,面向新农村建设,大量培养高职人才,为欠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