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加强农村党员培训 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

作者:王国强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统工程的实施乃至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最终实现,需要一大批拥有农业科技、农经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农村基层人才队伍为之努力、为之奋斗。因此,县乡党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全面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有效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能力,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一)搞好村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为开展农村培训工作创造条件
  
  目前农村普遍存在培训场所简陋的问题。首先是没有规范的教室,培训班上课一般都是用会议室代替教室,没有正规的黑板和讲台,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其次是缺少课桌,学员大多是坐在条凳上上课,既影响教学秩序又不方便记录。基础设施是开展农村党员队伍培训的物质条件,县乡党校基础设施落后,对正常开展农村培训工作很不利。到目前为止,很多贫困县的县级党校连一个规范的电教室都没有,乡镇党校的教室大多是用大会议室代替,而且缺乏师资缺乏经费,村级党校更是连课桌都缺。由于培训资金匮乏,村级党校无法购置必要的教学器材和设备,势必影响农村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取消农业税以后,很多乡镇存在财政困难的情况,政府应增加农村培训经费的收入,至少能给各村级党校添置必要的黑板、课桌椅,为农村培训工作创造一个最基本的教学环境和最起码的教学条件。
  
  (二)整合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地搞好农村党员培训工作
  
  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村党员在敢于致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任重而道远。县乡党校针对当前农村的具体情况,应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地搞好农村党员的培训工作,具体措施是:第一,定期邀请专家、科技工作者到各行政村传授农村科技知识,使农村党员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技术骨干。第二,组织农村党员到外地种养专业户的种养基地参观学习,发挥农村致富党员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农村党员能够学一门技术,上一个项目,带一批群众,富一方经济。第三,充分利用县乡党校的多媒体设备,设立“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站点,通过党员电教网络,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加强政治理论的培训,坚定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
  
  从总体来看,农村党员文化素质不高,因此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理解能力有限,特别是在伴随着经济转型而来的社会现象面前感到无所适从。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创新培训方式和方法外,县党校应经常选派青年骨干教师下乡兼职或者挂职,这样既能指导乡镇党校的政治理论的培训工作,又能深入基层搞调研,掌握农村党员的思想动态,积累基层工作的宝贵经验,丰富政治理论教学的素材,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农村党员面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种几乎完全不同的经济制度,在坚定理想信念问题上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县乡党校进一步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特别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来调动农村党员的积极性,丢掉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推动改革快速进行,以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四)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有效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
  
  县乡党校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根据调查显示,农村党员、群众对农业科技实用知识的培训特别欢迎。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马克思认为: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而一切资本的发展,按自然基础来说,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资本造就的市场经济,必须以农业发展具有足够的生产力为基础,农业丰收则基础稳固,农民富裕则国家强盛,农村安定则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就没有现代化的市场经济。因此,县乡党校的教学工作就是要紧紧围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智力支撑这个主题,全面加强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培训,有效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把农村党员培养成“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典型,从而形成一个懂科学有技术的现代化劳动阶层,为农业经济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