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职业技术教学中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
作者:杜文丽 赵悦品
[关键词]生成课堂 教学语言 教学反思
一个教学实践者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眸子,一个个力充沛、对老师翘首以待的生动表情,我们将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闻道有先、授业有道、解惑有法的引导者,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既能有心灵的成长,又有智慧的碰撞,是每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是不可重复的,才能更好把我们中有不断地优化我们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锻造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认真备课,自我发掘
老师的备课,就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设计,是搞好教学过程的基础。因此教师备课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体系,了解所选教材的内容与学生未来学习目标的关联,同时搜集杂志、网站、其他教材的相关内容做参考。教师的知识储备量和具有的专业知识应远远超过教科书的知识含量,教师只有拥有比教材知识丰厚得多的知识储备,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游刃有余,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旁征博引,才能使学生感到听与不听不一样,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掌握知识的灵活应用,拓展思维思考空间。
(二)学会驾驭课堂
为了实现学生乐学、善学、爱学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1.前沿性。每一个学科都在不断发展和充实,学生所接触的信息往往都是最新见诸媒体的,老师也同样处于网络和多种传播渠道的信息环境中,但是信息中隐藏的知识内涵和内在联系以及信息的提练需要教师点拔,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并掌握最新的技术,以便在讲课过程中随时就热点信息向学生介绍、补充,对知识体系进行挖掘,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前瞻性、时代性。
2.实践性。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我们着重训练的目标。教师在每门课初开讲课时,可根据课程特点,演示师哥师姐的作品或教师自已的实践作品,激发学生动手尝试的愿望,提出学科学习在期末的一个较大课题目标并让学生参与制订。在每周要求完成实践小目标,让学生在阶段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需要完善或有待改进的作品,并选出优秀作品展示,让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实践相结合。
3.趣味性。如何才能促进学生兴趣的持续深入?老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树立学习尖子,引导学生将兴趣持久、深入。然后这部分学生会影响周围的同学,从而引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兴趣与学习要求深入结合,就能形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潜在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课堂语言运用
教师讲课要特别讲究语言艺术。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简明、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另外还应注重专业性、启发性和趣味性。
专业性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规范、准确地应用学科内容。教学语言必须运用本学科的专门用语和专业术语进行教学。专业术语是一定学科范围内的共同用语,运用它进行教学,有利于准确交流。教师教材中大量的日常缩写和专业用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热情和求知欲望,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少用平铺直叙的语言,多用启发提问式语言。所提的问题一定要控制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内,让学生能回答出或稍加点拨就可回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主动投入到进一步学习中。这样能调动学生的智慧、思维、潜藏能力的投入。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就是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像磁石吸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使用风趣语言,或学生熟悉的俗语进行调侃、批评、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趣味性的教学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
(四)终身学习,自我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储备新知识,仅仅依靠大学所学内容远远不能胜任新的教学需要。一名好老师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自觉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与时俱进,努力站在学科前沿。除了要向书本学习,还注意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他人学习,既包括向高层次的学者系统学习,也包括向身边同行的点滴学习,善于从其他老师成功的经验中汲取营养;向学生学习,不要总把自己当做知识的权威和拥有者,有些学生的知识面可能超出了教师,我们所不知道的可能学生精通,因此我们组织的课堂内容效果怎么样,学生最有发言权;向实践学习,就是在实践中善于不断的总结、反思,并能及时调整自己而获得提高。
(五)勤于研究,自我成长
传统教学工作,老师只要拥有一定的知识并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就能够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而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在不断更新,科技在不断进步,仅仅具有“一桶水”的老师是很难胜任教学工作的,仅仅补充新知识也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的教育教学面对的是活生生成长的生命,教育教学中会不断涌现出新问题,需要我们研究解决。因此,现在要当好老师,除了具有教学基本功,还要学会研究教学,才能适应日益更新的教学要求。
教师应力争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型教师转向研究型教师。除了研究教材内容,研究学生,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研究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进;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素质、性格特点、家庭影响、学习习惯的培养、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的培养等;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六)课后反思,自我提高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理论的反思是一种狭隘经验的重复,这种重复会让教师变得更狭隘。”经验+反思=成长,可见反思对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
反思就是对备课中的不足、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处理,对课后学生反馈、作业等的总结、评价、批判,是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师在进行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必然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可以进一步改进,哪些应该摒弃。假如不进行这种反思总结,有时候很难发现自己教学中习以为常的问题,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会逐渐发现存在哪些遗憾,怎样去完善。于是,每堂课都成为不断追求完美、又始终存在着遗憾的课。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研究、总结、反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读书—思考—应用”这一螺旋式的循环过程扎扎实实落到实处,就能使教学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勤于反思,善于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就能成为一个娴熟的教育教学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创造者,民主课堂的参与者,以及学生的真实原味成长经历的分享者和亲历者。
参考文献:
[1]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初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张健.人性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