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关于教师年终考评制度的几点思考

作者:秦晓磊




  [摘 要]现有的考评制度,严重制约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时甚至会带来副作用。因此对于教师的年终考评制度我们不得不给予重视和改进。
  [关键词]考评制度 问题 建议
  
  首先我们要明确现有的制度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出现很多方面的不可比性
  
  1.授课内容不同造成的不可比性。现有的院校课程种类繁多,而学生的爱好也是各有不同,因此,学生对于各科的学习兴趣也有所不同。众所周知,理论课比较枯燥乏味,而自然科学及室外课较容易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和喜爱,这就造成在考评时,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的教师给予很高的评价,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的任课教师所打的分数不高。但事实上理论课的教师可能付出的努力还要更多。因此,在考评时不同类的课程是没有可比性的。
  2.教师从事教学时间的长短不同造成的不可比性。同一学校的教师教龄可能相差十几甚至二十几年,那么从教学经验上来讲,新教师自然不可同老教师相比。但是在年终考评时将所有教师放在一起进行评价,这对于新教师来讲已经使其处于劣势。
  3.教师资历不同造成的不可比性。教师有助教、讲师和教授三档,那么从职称来讲,教授要高于讲师,讲师要高于助教。那么在教学上,教授与助教之间的差距就相当大了,无论是从学识上还是从教学经验上,都没有可比性。
  
  (二)考评的标准重复且不具体
  
  一般来说现在的院校考评是按照“德”、“能”、“勤”、“绩”四项指标来进行的。乍一看来这四项标准没有什么错误之处,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如果一个教师有“能”有“勤”,那么他能没有“绩”吗?这么来说,这四项标准就存在了重复的问题。而且,具体什么是有“德”有“能”有“勤”有“绩”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举个例子:许多院校的考评标准有课件制作一项。我们在考评时经常看到有人说“该教师的课件制作较好”。那么究竟是哪方面好呢?是动画效果好?还是学生接受效果好?既然大家都没有明确究竟该从哪方面来进行评价,那么这样的评价结果怎么能说是公正的呢?
  
  (三)考评结果对被考评人实际指导作用不大
  
  考评是为了使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够有一个更加客观的认识,也为了通过搜集大家的意见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但是现在的考评制度,最终得到的是一系列没有实际意义的数字,根据这些数字来评定一个教师是否称职。然而被考评的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都被排除在外,不知道学生、同事及领导对自己的工作有那些不满意的地方,甚至有许多教师根本都不知道自己不称职的原因,那么这样的评定结果又怎么能说是公开的呢?这样的结果又对教学工作的改进有什么指导作用呢?
  
  (四)评价方法有失科学性
  
  现行的评价方法基本以“他评”为主,如领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等。近几年,由于对学生主体性的强调,学生评价又受到普遍关注,不少学校已将其视为考核评价教师的最具说服力的方式。不能否认,“他评”作为教师评价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体现民主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能否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则是保证其评价结果正确性的前提。以学生评价为例,有些学生会以教师评价作为取悦或报复某位教师的手段,这就难以保证评价的可靠性。而对于领导评价来说,单位人员众多,领导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教师的工作业绩也不可能全在领导掌握之中,这同样会造成评价的结果不准确,从而打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应从实际教学出发,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及内容,从而使教学效果通过教师评价的手段得到提高。现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不同种类的学科,我们应该划分类别,在同类别课程中进行比较。例如,室内课与室外课分开,考试课与考察课分开,基础课与选修课分开等。同时,在考评时要将不同层次的教师进行分类考评,同一学历的归为一类,同一职称的归为一类等。
  第二,对于考评标准我们应该做到尽可能的细化。例如“该教师的导论是否精彩”“该教师的小结是否全面”“该教师的手势运用是否恰当”“该教师的授课内容是否紧跟国际国内形势”等。
  第三,我们应该提倡教师本人参与考评全过程。从功效来讲,对教师进行考评就是为了使教师能够从多方面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允许教师本人参与考评可以使教师在多方谈话中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得以发扬,缺点得以改进,最终得到的是有用的建议而不是一堆无用的数字,这样才能使考评活动不流于形式。而且允许教师本人参与考评也是给教师本人一个机会,使得同事及领导更全面地了解被考评人所做的所有工作。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院校教师考评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改进。教师是教学的基础,没有好的教师就没有好的学校。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和改进功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保证。教师只有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工作才能最大效率地发挥自身的作用。因此,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肖远军等.学校人员评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
  [2]陈玉琨.教育评估的理论与技术[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