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黄丽仙




  (一)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旨在将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构建,以实现学生生成新的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为最高目标。这一学习方法在计算机应用专业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学生在与教师合作完成“整机组装”的过程中,个人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项目学习法”是微机组装实训课中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1.学会主动学习。学生在利用现有知识对这一项目进行攻关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知识与技能的缺陷,思考“计算机系统故障排除方法中,是软故障还是硬故障,是外围还是主机”等问题,这说明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中教师教什么他就学什么的状况可以说项目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人人参与创造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是十分有意义的。
  
  2.学会团队的沟通与合作。整个项目的完成,是由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制作的,维护过程涉及知识的容量较大,需要几个同学一起合作完成。因此,在维护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需要许多协调与沟通,比如时间的协调,有的时候老师有空,而学生没空,这就需要学生主动与老师联系。在工作任务的分配上,学生之间需要彼此分工与合作,同时对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学生要能够很好地理解,学生制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创意,也要很好地与教师的意见达成一致,这都需要学生学会沟通。对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更需要通过彼此沟通来解决。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二)任务驱动法
  
  我们这里所说的“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理论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事实上它并不是简单的给出任务就了事,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提出是最重要的,它将决定这节课学生是主动地去学习还是被动的去学习。就如上面的例子,如果把任务设计成“告诉老师各部件有什么用?”,那学生就只能围绕这一问题去学习该知识,这就成为被动的学习了。
  任务的提出首先要综合性,它应该把学过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进去,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其次要实践性,任务必须能够通过实践来完成,应尽量避免抽象和完全理论化任务出现,然后要有吸引力。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如果学生对你提出的任务没有兴趣,那该任务也是失败的,所以提出的任务必须让学生感兴趣,必须有吸引力;最后要有创新性,我们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留给学生一定的创新空间,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提出的任务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融合教学内容于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去获取知识,去运用知识。
  
  (三)微机组装教学要擅“借”
  
  在微机组装教学中有如下一些现状:如实验设备相对滞后、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于社会应用,使得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些现状我们要擅“借”。
  
  1.微机组装教学要善于借助辅助教学软件这一不受时空限制的好老师。目前辅助教学软件发展空前,课堂辅助型和个体自学型软件应有尽有:课堂辅助型CAI系统、智能助教、特级教师讲台、多媒体课堂、家庭教师等。课堂教学可以借助辅助教学软件。教师可以改变过去那种上一堂理论课下一堂实践课的传统方式,将优秀的教学辅助软件带入课堂,用多媒体进行计算机的理论知识教学。
  
  2.微机组装教学应善于“借”舞台。计算机教学应该尽量为学生创设实现自我价值,证明自我能力的舞台。计算机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支持,举办计算机比赛和开办计算机学习适合成果展览。计算机教师可以和其他学科的教师密切合作,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得以应用和展示。如在学完各部件之后,让学生帮助机房管理员进行简单故障排除,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能力和创新思想,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和荣誉感,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计算机。
  
  3.计算机教学应善于借“旧瓶”装“新酒”。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而教育客观条件(如硬件设施、教材编写、师资力量、管理体制等等)往往很难与之同步。因此,计算机教学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要把目光放远些,看到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趋势,善于借“旧瓶”装“新酒”。 我们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过程中要借助于社会这个大学校,如到电脑城、电脑维修中心或企业去实习,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让理论联系实践。
  
  (四)微机组装的实践教学中要进行个体化教学,因人制宜,因材制宜
  
  目前,计算机在我国正处于普及阶段,条件好的学校已开设了计算机课,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偏僻的学校连一台计算机都没有,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给职校的计算机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曾出现过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因“吃不了”失去信心的现象。采用实践教学法进行个体化教学就比较容易让学生接受。因为在个体化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进度,有基础的同学可以根据需要学习得更深入,而没有基础的同学又可以循序渐进地从基本内容开始学,每个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都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