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篮球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作者:王博武 张艳萍 田立刚
[关键词]篮球教学 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繁重的工作和大量的社会活动,使劳动者承受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现在学生要想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真正成为社会建设有用之才,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同时还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力,自我调节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成才的重要保证。篮球体育课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渠道,能使学生的身心向着健康方向发展,实现学生的自我完善。
(一)用篮球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学校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是体力和智力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方式,学校体育具有集体性、实践性、竞争性、规范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学校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享受到体育的乐趣。通过篮球体育课教学,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情绪振奋,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在和谐的环境中开展学习。
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采用“处方化”教学手段,设置合理的多层次运动方式,使其一步一步地完成练习目标,这样有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结合心理辅导让学生认识到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不努力和失去信心,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我能行”的意识。在篮球体育课教学中,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各项心理训练,帮助学生克服畏难、自卑等不良心态,培养他们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坚强意志品质。例如每次课可以利用一些时间组织一些游戏性或教学性的比赛,增强学生敢于拼搏的竞争意识。
(二)通过篮球课教学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场景、具体的内容、具体的训练,充分认识自我,消除不良的心理倾向;还可以让他们在锻炼中宣泄积累的情绪,降低应激反应和紧张情绪,振奋精神。克服压抑、苦闷等不良心理反映,消除恐惧感,获得内心的和谐。增强自主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生活。在教学中,从篮球运动的基础动作开始辅导,并带领学生进行互动教学与比赛,现场讲解篮球运动比赛规则以及篮球运动知识,使其自卑心理和恐惧感逐步得到了消除,在重新建立起对篮球体育课的兴趣,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
(三)利用篮球课教学特点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参与群体活动,多开展相互间的交流,特别是在有一定难度动作的教学中,鼓励互相帮助与保护,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和教学气氛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有益的。通过参加集体活动,使学生增进互助、互爱、互相关心、共同进步的美德。这对有焦虑和人际关系障碍症状的大学生,无疑是具有良好的调节和教育作用。
篮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多以集体为单位,在运动中克服孤僻,忘却烦恼和痛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集体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提供与他人交往的机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与他人团结合作的精神。尤其是在课堂上通过游戏性或教学性的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团队精神,同时可以克服封闭心理和孤独心态,从而获得互助互利的效果。
现代学校体育具有育体、育心、育智、育德,完善人格和锻炼适应能力等多种教育功能。现代社会的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加之自我的高定位原因,成材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心理发展却处于尚未成熟阶段。适应能力较差,这种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异时性以及社会化的严重不足。引发了学生多种心理问题,因此,发挥体育教育功能显得十分重要。在篮球体育课教学中,要把篮球技术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形成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在各种复杂的情境中构建自己人格,培养自信心、群体意识、协作和团队精神,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