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情趣教学法

作者:袁华琴




  情趣教学法,简单地说是指以师生情感为纽带,以兴趣为动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其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创造和谐、民主、主动的教学效果。情趣教学法的核心就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语言交往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近几年来,本人在语文课教学中十分重视运用情趣教学法,围绕教学目标,在引发学生兴趣上下功夫,积极创设一种使学生认知与情感互相促进的和谐发展的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趣教学法呢?笔者作了如下粗浅的尝试。
  
  (一)备课中重视设“趣”,是实施情趣教学法的基础环节
  
  语文老师在备课中设“趣”是实施趣味教学法的前提和基础。备课中善于捕捉与授课知识点相关的社会现象,符合学生思想实际的轶闻趣事。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比如本人在教学戴望舒的《雨巷》时,准备了几件道具,让擅长表演的学生出场“秀”诗中的男女主角。一个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诗文,以《木棉花的春天》插曲为背景音乐,一女生穿一中式旗袍,手握一把油纸伞在雨巷(教室的过道)踟蹰,一男生穿一中式男装,手撑一把油纸伞,在雨中(用彩纸屑做的雨)徘徊。学生投入的表演,迎来阵阵地喝彩声,班上群情高涨,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备课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粉笔和黑板,往往单调乏味。而多媒体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语言新情景,问题新情景,视觉新情景,如果语文老师在备课时巧设音乐,动画,录像,电影,故事,游戏等,那定会使学生爱看,爱听,兴趣盎然。还是以教学《雨巷》为例,本人制作了一个动画,以丁香花,油纸伞,雨巷为意象,营造了一个幽深空蒙,凄迷怅惘的意境,一对男女主人公中雨巷哀怨又彷徨。屏幕上配以滚动的文字:情多深,爱多长?用划过天边的彩虹来量。
  
  (二)授课中善于激“趣”,是实施情趣教学法的关键环节
  
  一激。用幽默的语言,诙谐的表情,饱满的情感激趣。在教学中语文老师如果能运用美妙和谐的教学语言,准确、生动、富有情趣地讲课,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比如本人在教学《眼睛与仿生学》这一说明文时,在黑板上写上标题,然后问到:“眼睛的功能是什么?是眉目传情,暗送秋波?还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在学生开心的笑声中导入新课:眼睛与仿生学有什么关系?学生在愉悦中接受知识。
  二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真挚的情感,要真的动情,要怀情而教。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充满激情,学生的情感也会被激发,学习兴趣大增,容易出现良好的听课情绪,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往往表现为听得专注,学得热烈,读得有味,练得流畅。中学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文章。就其思想内容讲,既有对真理的追求,也有对谬误的批判;既有对未来的向往,也有对现实的针砭;既有对英雄的礼赞,也有对邪恶的鞭挞。语文教师讲授这些教材的过程中,心灵必然会受到深浅程度不同的感染,动情于衷,乃至引起情绪姿态,语气声调的诸种变化。随着教材内容的不同,特别是教材中所蕴的情感实际,相应地或憎或爱,或忧或喜,或褒或贬的不同情感表现,使其语言极富感染力,给学生心灵上的震撼。
  三激。设置悬念,引导学生质疑激趣;运用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游戏性来激趣。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处处设疑,在模糊之处设疑,在易错之处设疑,在不同角色之处设疑,更可以连环设疑,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和潜在的需要。要激发兴趣,还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活动性,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产生需要。比如在教学小说时,根据小说中的人物需要,让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语言交流。这样,既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增强兴趣,甚至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游戏活动。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师生互动,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适当的游戏,让学生有“笑”有“闹”,使课堂气氛生动,互动,情趣盎然。
  当然,以上粗浅的尝试,并不等于有了一劳永逸的良方,也不等于是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唯一途径,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探索,因为语文课教学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在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