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拳击运动员心理变化因素与比赛成绩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利伟 宋 立




  拳击是一项在一定规则和条件限制下进行的对抗性运动项目。在拳击比赛中,由于竞争情况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剧烈性,运动员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情绪状态,这些体验对运动员的心理都会产生影响。一个优秀拳击运动员除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下面浅谈一下拳击运动员心理变化因素与比赛成绩之间的相关性。
  
  (一)影响拳击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几种因素
  
  1.竞赛规模和运动员面临任务对心理的影响。竞赛规模越大,运动员的情绪就易于调动,易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反之,运动员的情绪就不易激动,不易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如一名省级拳击队的运动员,在参加全国性的重大比赛时,由于竞争对手的实力都很强,他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必须全力以赴,注意力能高度集中,从而能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取得好成绩的机会就会增加。而他在参加一般的比赛时,自身的压力不大,尽管技战术水平超出同级别的对手很多,也不易发挥个人的最好水平,这样的心理状态还很可能出现“大意失荆州”的结果。
  2.参加比赛运动员之间的实力对比对心理的影响。在拳击比赛中向对手挑战的同时也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只有在强有力的对手面前获得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每个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渴望胜利,但同样也希望能遇上势均力敌的对手,当双方实力接近时,情绪易激动、高涨和适度紧张。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在比赛中应该具备适度的情绪紧张而不是松弛和过度紧张,因为适度的紧张比后两者更能调动运动员的智慧和才能,加速思维运转,提高思维效能,同时还可以使运动员处于高度警觉状态,使反应速度加快,动作灵活、协调、有力、注意力集中。
  3.训练水平和比赛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经验丰富,准备充分,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易产生愉快的增力情绪,反之,则产生减力情绪。一些拳击新手初次参加比赛时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水平,取得的成绩也不理想,是因为赛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拳击新手过度紧张,运动个体的运动表象模糊,反应和思维及注意力降低,不易引起运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的需要。
  4.外界环境的干扰对心理的影响。比赛的胜利与失败,不仅受运动员自身条件所制约,同时还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场地条件、观众和裁判等。这些外界因素的干扰,不同程度的影响着运动员的心理活动状态。例如:一些规模较小、水平较低的拳击比赛,观众少,场地器材不如意等,往往使比赛气氛冷淡,运动员就不易调动其积极性。反之,如果有热情的观众助威,加油,比赛气氛活跃,运动员就易产生奋发的情绪增强自信心,最终取得比赛胜利。
  5.不同水平选手抗疼痛能力对心理的影响。无论现在处于何种水平的拳击运动员,都不可避免地被对手击中过,拳击运动员是在遭击后的疼痛中成长起来的,疼痛的痕迹会顽固地保留在记忆里。当一记强力的打击瞬间触及身体,被击者往往会产生撕心裂骨的疼痛,一个训练有素的搏击运动员会用身体和意志力尽力去加以克服。在比赛中,运动员只有正确地认识疼痛并通过合理的方法去进行缓解,并保持稳定的心理承受力,才能在比赛中将疼痛的忍受转化为战斗力和更好地进行自我防御的推动力。
  
  (二)拳击运动员心理变化因素与比赛成绩的关系
  
  拳击运动员要想在艰苦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必须具备高度发展的专项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又与拳击运动员的意识、心理控制能力、情绪稳定等心理素质的高度发展不可分割。拳击项目是一项以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竞技运动,冲突性和触发性较高,而且出拳的时机稍纵即逝,击中与否只有厘米之遥,具有胜负的鲜明性。拳击运动,是以个体身份参赛的,胜负没有依赖性。拳击运动员应具备独立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能力。因此,在拳击比赛中,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具有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拳击技战术水平,而且还要具有最佳的竞技心理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总之,从运动心理学研究和拳击比赛的实践证明,当拳击运动员情绪低落、心理能量匮乏时,身体的机能能力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反之,情绪过于高涨时,能量消耗过大,也会导致神经系统的活动失调,引起肌肉的多余紧张,导致暂时性神经联系失调或中断,破坏了人体的随意运动,致使不能准确的完成技术动作。而只有当情绪激活水平达到适宜的紧张程度,人体的随意活动才能顺利进行,注意力集中,判断准确,在拳击比赛中才能发挥正常的技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启伟等.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周涛.对拳击运动员比赛焦虑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5):90-92.
  [3]满仕彪,袁季风.拳击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分析与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2002(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