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构筑“新、综、活、实”课程体系,培养技能过硬的职业人才

作者:王朝晖




  从中专独立升格为高职的鄂东职业技术学院今年走过了30年历程。1996年开始的职教滑坡,促使当时的黄冈工业学校(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前身)走上了改革图存、在逆境中求发展的新路。经济体制和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变革使我们认清了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职业人才与传统学历教育的矛盾与冲突;明确了“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为落脚点”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抓住了教学改革的关键——课程改革,构筑“新、综、活、实”课程体系,达到了培养技能过硬的职业人才的办学目标。实践证明,我们的路走对了。从1996-2006年我院在校生由2000人增加到11000人,校园面积由70亩到480亩,固定资产由3000万到2.2亿。我们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发展,在竞争中领先,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在教改中紧紧抓住课程改革,以课程改革带动全面教学改革和学校改革。下面是我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做法:
  
  (一)“新”:引入新技术课程、新技术实训项目、新技术教学内容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传统工艺,利用传统设备生产传统产品,职教旧课程体系对这种慢节奏的变化还可以适应,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教学内容至少落后生产实际五年以上的弊端,这种弊端在技术进步速度快的知识经济时代就非改不可了。如过去机械专业的学生以手工画一张漂亮的图纸为荣,而今机械制造业普遍采用计算机绘图,不会计算机绘图的毕业生,手工绘图技能再高也站不住脚。因此,必须在课程体系中引入新技术课、新实训项目及新教学内容。
  按照教学内容紧跟企业技术进步的原则,我校从1996年起,在充分调查企业新技术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淘汰了过时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在八大专业中先后引入新技术课程16门,新技术实训项目10种,新技术教学内容数百处。如在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引入《机械CAD》课程及电脑绘图员考证训练项目,引入《数控原理加工与编程》课程及数控机床上岗证考证训练项目,在财会专业引入《电算会计》及《常用财务软件》课程,在工民建专业引入《建筑CAD》及《建筑监理》课程,在全校增开《多媒体技术》及《办公自动化技术》选修课,还经常请走在技术进步前沿的科技人员来校举办新技术讲座等。新技术教学内容的引入,给传统专业注入了活力,大大缩短了教学与技术进步的时间差,增强了毕业生的适应能力。
  
  (二)“综”:开设综合化课程
  
  职业教育要培养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就必须用大块时间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就必须解决理论课与实践课争时间的矛盾。
  从1995年起,学校组织专人深入企业调查,了解职业岗位群对毕业生知识技能的要求,精选理论课程及教学内容,果断删除无用、少用、重复、过时的课程和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开设综合化课程。我们先后开设综合化课程十多门。如在机类专业开设《机械设计基础》综合课,取代了过去的《工程材料》、《公差》、《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四门课程,将原来400多学时的教学内容精选压缩为180学时;在电类专业开设《电机与控制》综合课,取代了过去的《电机原理与拖动基础》、《电气控制》等课程,将学时由原来的320学时压缩为150学时;在建筑专业开设《建筑施工》综合课,取代了过去的《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企业管理》等课程,将学时由原来的300学时压缩为180学时。综合化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对知识面宽度影响不大,深度有所取舍,因而挤出了大量课时。我们在各专业挪出12-15周时间用于实践教学,为加强实训提供了时间保证。
  开设综合化课程必须解决教材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选用内容大致吻合的新教材;二是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三是采用原教材,由任课教师按新要求精选教学内容予以讲授。
  
  (三)“活”:教学方式活、专业分流活、课程体系活
  
  1.学习方式活。传统的课程体系模式注重知识灌输,新课程体系则注重能力培养,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我们应在教师中大力推广启发式教学法,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训课,都要求贯彻“精讲多练”的原则。在理论课教学中,尽可能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2.专业分流活。传统课程体系强调学科本位,具有学科封闭、教学时空封闭、内容交叉重复的弊端,学生难以形成认识客观世界的完整图景。学生选择专业也是一锤定音,“死”的课程模式使学生根据市场和个人兴趣中途变换专业非常困难。这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对学生的前途和心理形成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群集职业教育思想,构建 “专业分流式”课程体系。如电类专业,第一学年开设完全相同的课程,第二学年进行分流,从中分离出电气自动化、电子技术、家电等专业。即使同一专业,根据岗位群要求,还可以分出若干不同的专业方向。如电子商务专业,在第二学年可以选择金融方向、物流方向、网络营销方向、客户服务方向、供应链管理方向、企业电子商务方向等。学生在第二学年或第三学年根据人才市场的变化和个人兴趣及志向灵活地选择专业或专业面向,这样,学生成才目标明确,学习兴趣浓厚,就业对口性强。
  3.课程创新活。为了适应专业分流活的教学需要,在各专业普遍实行模块化课程体系,将有关课程分为通识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等模块,按照各专业的知能结构、灵活选择模块。
  
  (四)“实”:实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有两种课程体系,一种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本位课程体系,另一种是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知识本位课程体系是以学科体系为导向设置课程,实践教学以理论教学为轴心。其优点是理论知识传授系统扎实,易于组织教学和学生循序渐进地获取知识;缺点是弱化实践能力培养。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是以实践技能培养为导向设置课程,理论教学以实践技能培养为轴心。其优点是实践能力培养扎实,学生动手能力强。缺点是实训条件要求高,对保证文化理论课程的系统性及教学实施有一定难度,多数学校缺乏实践经验。
  比较两种课程体系,很明显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更适合职教特色与培养目标要求。这种课程体系直接瞄准某种职业,职业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中清晰体现,课程目标与就业目标挂钩,缩短了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和继续发展打好基础。为了实现职教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渴求,为了职教的繁荣和学校的生存发展,即使困难也应实行。
  实行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具体做法是:①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明确胜任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标准。②根据职业能力递进规律确定技能训练主线。③确定与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形成有关的课程。④分析课程之间的系统性、逻辑性及与职业技能训练主线的关系确定课程体系,拟定教学计划及其他教学文件。
  能力本位课程体系有四个特点:一是实训时间较多,实训课与理论课学时比一般为1:1,而且在理论课教学中还尽可能多地安排实验、现场教学、课程设计等,所以实践教学时间多于理论教学时间。二是把职业能力要求引入教学,使教学目的性更明确,缩短与工作实际的距离。三是将技能实训与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挂钩,实训与技能鉴定挂钩,激发了学生参加实训的热情,提高了实训质量,确保了毕业生 “一书多证”,为学生毕业后上岗创造有利条件。四是专业理论课与实训课同步开设,打好职业道德、认识能力、分析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确保学生概念明确、原理清楚、计算准确、操作过硬,既利于技能学习与掌握,又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底蕴。
  多年来我校对课程体系的创新确保了人才质量,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明显增强。1997年至2006年我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年超过95%,荣获“全国职教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指导先进单位”、“国家重点建设示范学校”、“全国最具特色的高职院校”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