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

作者:韩丹凤




  (四)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的差异应是教学中的重点。特别是由于受母语的影响,很多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外语互译 ,这种学习方法往往成为以后运用英语的潜在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而且还应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从而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比较的方式把教材涉及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 二是社会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介绍、致谢、采访、问路、约会、告别等。在向学生介绍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同时,重点讲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英美文化的差异。例如:在回答别人的称赞时,中国人往往过于谦虚。例如: 当人家称赞说:“你的外语说得很好!”中国人往往回答“哪里,哪里,说得不好。”或者说“不敢当,还差得很远!”而英美人则用“Thank you.”或 “Thank you for saying so.”等来回答。如果按照中文的方式来回答,对方就会感到你认为他刚才说了假话,是虚伪的奉承。而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还有“dear(亲爱的)”这个词,在美国无论男女老少,上级下级之间都可使用,而且常用。可是在中国,“亲爱的”这个词就不能随便使用,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此外,我们还应当注意英美文化的差异,例如:“足球”这个词,英国人叫它“football”,而美国人叫它“soccer”,把橄榄球“rugby”叫作 “American football(美式足球)”。在讲到这儿时,我们应当让学生了解美式足球不是圆的,而是橄榄形的,玩时多半用手而不用脚等等。还有很多词,如:chips(炸薯条),trousers(裤子),toilet(厕所),headmaster(中小学校校长),uncle(叔叔)及一些短语和习惯表达方式等等,我们都可以把它们和文化背景 及中、美、英三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联系在一起讲。这样使学生掌握的就不是“中国式”的英语,而是比较地道的英美英语。
  (五)寓教于乐。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能加深记忆 。我们可以利用课堂或课外活动时间采取对话、表演、竞赛、唱 歌、看录像、做游戏,开party、背诵小诗歌,学习成语、谚语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英语中有许多成语、谚语包含着许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可以有选择的教给学生。
  通过以上几个途径加强英语语言文化背景的传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从而强化英语的教学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