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女教职工体育行为的干预策略研究

作者:梁晓霞 王贤峰




  [摘 要] 健康对于个人、家庭、社会都有其重要意义,体育锻炼是最积极、最有效的促进健康的方式,但通过调查女教职工的体育行为,发现其的参与情况并不乐观。本文对河北省女教职工的体育行为提出干预策略,以促进其参与的积极性,为提高身体健康水平,为提升生活和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 女教职工 体育行为 干预策略
  
  (一)研究目的。
  近年来资料表明,知识分子的健康状况、人均寿命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约占教职工总人数43%的女教职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需要面临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女性的社会属性和家庭属性被同时强化,既要求其在家庭中担任传统角色,承担家务和照顾孩子等责任;又要求女教职工冲破传统束缚,尽量实现自我价值,其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女性健康水平,已经成为教职工工作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针对有关现象,提出干预策略,以促进女教职工体育行为的开展,提高其健康水平,为生活和工作打好身体基础。
  (二)体育行为的概念。
  体育行为,是人类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身体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它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即凡是与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都可称之为体育行为。这些活动既包括体育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运动行为,也包括体育的组织、管理、宣传、科研、教学、消费、观赏等方面的行为活动。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行为因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所以影响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三)女教职工体育行为的干预策略。
  1.促进女教职工体育行为个人因素的干预策略。
  加大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力度,利用一些现实可行的办法向女教职工介绍基本保健知识和健身知识,如在校报或学报上定期专栏刊登一些通俗易懂的健身和保健常识,或请健身专家和保健专家做专题讲座,讲授内容可以涉及到:a.身体活动与健康之间的关系;b.锻炼的强度要求;c.增加身体活动的方法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女教职工对体育的认识,使其了解坚持体育运动是正确的,是有益健康的,强化其健身意识,激发未参加者体育活动的动机,增强参加者继续锻炼的信心,使女教职工认识到体育锻炼是实现强身健体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2.促进女教职工体育行为环境因素的干预策略。
  (1)促进学校领导对女教职工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女教职工的体育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单位领导的态度,领导者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理解程度决定着一个单位此项工作的开展状况,只有得到领导层的足够重视,才能有效的促进高校女教职工健身意识、人人参与氛围的形成。
  (2)适当减少女教职工的家庭负担和工作的压力。现代社会激烈的竞争,要求女教职工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这要求她们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满足教学和日常工作的要求。同时,女教职工需要担负繁重的家务劳动和照顾子女、老人的任务,因此很多人感觉心理压力较大,自身健康状况不好。针对这一现象,学校领导应该将女教职工的健康状况提到议事日程,建立定期交流的制度,了解和帮助女教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和困惑,使女教职工得到学校支持的心理感受。
  (3)加强女教职工体育锻炼的组织管理工作。建立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可以成立多种项目的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教师可以定期参加协会或俱乐部的活动,由工会负责管理,体育教师进行技术指导,根据女教职工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处方。协会或俱乐部定期聘请体育专家进行体育知识讲座,介绍最新的体育动态和信息,丰富参与者的体育知识。
  (4)发挥体育教师体育指导员作用。
  体育教师接受过正规体育专业教育,具有较强的体育业务和组织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体育指导员的主要来源。各院系、机关单位可聘请体育教师担任体育指导员,加强对体育技术、技能的指导,提高广大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
  (四)结论。
  女教职工作为未来知识分子教育者、培养者和科研工作的实践者,在教育中所起作用越来越突出。关注女教职工的体育行为,对改善其健康状况、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一民,孙波.论体育行为的多维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8(4):6~9.
  [2]刘刚.浅议体育行为学[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1,22(6):51~52.
  [3]宋晓东.中科院知识分子的锻炼行为及其干预策略[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