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会计案例教学初探

作者:李家华




  [摘 要] 本文首先就会计案例教学的由来和特征做了一定的阐述,接着对会计案例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做了全面的分析,并介绍了会计案例教学的分类,最后提出了会计案例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会计 案例教学 高职高专 教学 教育水平
  
  一、会计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它一般是在教师启发式的指导下,以案例为基础,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或作出判断,从而锻炼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已广泛运用于许多教学研究领域,特别是MBA教育中的运用愈加广泛。20世纪20年代,以美国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很多大学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目的出发,率先推出了案例教学法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使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直接用于实际工作中。
  高职高专学校为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尤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现阶段,会计课程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式教学法。由于重理论、轻实践,课堂教学十分枯燥,无法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迫切需要改革。
  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需要大力推行。但如何在把握它的本质的基础上,有效地运用它,却是一个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会计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促动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参与,改变了说教给学生带来的厌倦.使感官快捷地认识世界,学生不易疲劳,使学生积极参与,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各自特点,便于个性能力的培养。案例会计教学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针对性。使学生不仅能够解决当前问题,而且能激发其开拓创新能力。案例的障碍就是教学的重点,也是理论与实践的切入点,能使学生深刻地掌握该理论的实际应用。在掌握教学重点、难点的同时,使理论知识在记忆中发生“质”的变化.而不是量的简单积累。
  2.实用性。有助于学生解决经济生话中的实际问题。会计案例教学法既注重会计理论教学节更注重实验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具有“实战”的经历。促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变学生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维、主动实践的过程。是一种比较好的启发式教育方法。
  3.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便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充满兴趣,激发进取精神,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4.典型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认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案例是一特殊的经济实例.但具有同类事物的变化规律,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现实性。实证案例都是来自于经济活动最新的、有争议的、可讨论的现象,使教学贴近现实生话,给学生建构了知识的可用性。在这方面教师要有一种观念的创新,案例并非一定要“正面化”,反面更具有教学刺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会计案例教学的作用
  
  1.有利于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吸取、探求知识的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法是以会计案例情节为线素,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让学生进入会计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使其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思考,并以案例为典型实例,举一反三,由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素、主动实践的过程,是一种实用、有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2.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会计课程案例来源会计实际工作的典型素材,都有相应的客观依据,是对会计实际活动的仿真和模拟,提供的是形象生动和具体真实的感性认识。这种与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会计案例,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在案例讨论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3.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案例教学增强了学生充分利用时间和处理模糊性的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案例讨论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写出发言提纲,在案例讨论完之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法能促使教学深入到会计实际工作中,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搜集会计实务资料进行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合于教学需要的不同会计教学案例,并依据会计实际活动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更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而教师指导学生剖析会计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也会使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会计案例教学的分类
  
  1.讲授型案例教学方法。其特点是,由教师引导案例分析过程,学生参与讨论,案例讨论的结果通常与教师所认为的最佳结论基本一致或相接近。采用这种方法,学生容易受教师的主观影响,去寻求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忽视了案例讨论的过程。
  2.证明型案例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教师通过案例来证明某一个理论或观点。采用这种案例教学方法,必须能找到具有说服力的案例。但由于实际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此教师极易采取对现有案例断章取义或虚构案例情节的方法,从而使案例教学带上功利色彩。
  3.比拟型案例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利用战争中一些典型的事件,采用比拟手法引伸出某一种管理思想或方法,如战略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等方法便来自战争和军事管理的经验。采用这种案例教学方法的前提,是必须找到与经济管理、会计问题相关的战争事件,相关性越大,案例教学的效果越好。
  4.讨论型案例教学方法。其特点是,强调案例分析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分析结论。其理由是管理问题(包括许多财务会计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对某一问题的处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法。比如财务会计问题中,有很多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份额、投资者偏好、国家产业政策等密切相关,甚至与企业文化、组织行为也有一定关系,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可以有多种选择,没有严格的对与错、是与非的界限,因此案例分析也很少有标准答案。进行案例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去寻找标准答案,而是强调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各种知识和专业技能,通过积极参与集体讨论,从案例分析过程而不是分析结果去吸取经验和新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开展会计案例教学法应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
  
  1.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水平要求较高。以学生的探讨获取知识很可能费时过多,若没有高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的独立研究就容易盲目。因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及责任心要求相当高: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并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既要求教师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又要求教师能敏锐地洞察现实中的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来。
  2.案例教学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由于担心学生素质不高可能导致教学中师生无法配合,使得不少教师不敢采用案例教学法。实际上只要注重教学中的循序渐进,即在课程的开始阶段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训练他们如何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学生的能力就会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应承担起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职责。如果教师处处包办代替,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则收不到案例教学法应有的效果。
  3.案例教学法应实行小班授课。现行班级人数太多,(而且是合班上课的时候多),开展案例教学法相当困难。案例教学法应该实行小班授课。一个案例就是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会计案例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法中的一种,它对于培养应用能力有特殊的意义。它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呈现出一种生动、直观的情境,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者的能力方面,有着特定的功效。在更高层次的教育领域,会计案例教学法在创造新知识、培育新学科、推广新成果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面对着原生态的教学案例,我们必然会进行相应的反思,进而挖掘出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值得褒扬的地方。
  4.教师要积极引导。由于案例分析通常没有标准答案,因此在案例分析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必要的争论和创新观点,让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逐步形成看法和结论。如果学生分析判断错了,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自觉加以纠正。讨论中,教师可以发表个人见解,或对有争议的观点提出个人的倾向性意见,但应说明只是个人意见,避免带有权威性的舆论导向。
  尽管案例教学法还存在局限性,但作为一种自主创新型学习方式,它着眼于新时期的教育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力。随着广大教师的不断研究、实践、反思和升华,会计案例教学法定会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杨育红.21世纪的会计和会计教育[J].会计研究,2000,(8).
  [2]傅磊.会计教学的借鉴与思考[J].会计研究,1994,(5).
  [3]刘明传,谷富云.浅析会计案例教学[J].经济师,2004,(9).
  [4]夏惠.浅析高职会计案例教学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