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初级指挥院校本科教育中写作教学的“阅、教、练”三法

作者:王大斌 闫继军




  [摘 要] 写作能力是未来指挥员的基础技能。因此,加强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初级指挥院校本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指出,要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应用写作能力,实现当代军校教育“能力本位,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员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有效的培养途径,方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 写作 能力本位 教育效果
  
  写作能力是未来指挥员的基础技能。因此,加强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就成为初级指挥院校本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夯实语言基础,强化逻辑思维。
  应用文书的体式较为规范,在材料处理、结构安排、行文格式、语言运用等方面也都有较为固定的模式。《军队机关公文处理条例》明确规定,拟写公文要“重点突出,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精炼,字词规范,逻辑严密,篇幅力求简短”。
  文学写作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而应用写作则以逻辑思维为主。学员刚接触公文写作时,还难以跳出以往在校学习长期形成的文学欣赏的思维模式,以往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了理性思维不足、形象思维有余的思维特点,而公文写作要求冷静、单一、质形一致的理性思维。学员由于理性思维能力较弱,给写作活动造成诸多障碍。面对杂乱无章的写作素材,不能对其正确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提炼主旨时无从下手,或提炼出来的主旨以偏概全、肤浅。至于公文结构层次不清、条理不明的弊病更是司空见惯。正是由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文书质量的高低,因此我们必须通过专项训练,增强学员的这种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
  引导借鉴 例如找一篇部队题材的调查报告或总结范文,将作者写作素材还原,散乱地提供给学员,然后要求学员分析材料,进行分类,提炼观点,重组成文。再出示范文让学员对照比较,要求他们评析作者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类、提炼的思维过程,从而借鉴他人逻辑思维的成功经验。
  编拟提纲选择一些较常用的文种,要求学员编拟写作提纲,列出分支观点并展示选取的材料,要求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观点提炼要有深度。
  单项训练法为增强学员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表达意图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进行单项的语序调整训练、理顺层次训练,病句修改训练等。尽量从学员习作中收集病例来进行修改练习,以加强训练的针对性。
  
  (二)做好三个结合,多重教法并举。
  首先,要细心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要作好文章,读是前提。公文写作界人士提出“读比写重要”的观点。因为只有多读才能形成语感,养成一种经验色彩比较深厚、能够直接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教员只需做必要的理论性评析,更重要的是组织学员自读、讨论、引导他们联系实际,面对公文认真思考,诸如:“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能不能不这样写”等问题,进而大胆设问、反问并从中感悟写作特点、把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就是学习公文写作的规律。“感受”是前提,“领悟”是关键,“积累”是基础,“运用”则是最终的目的。
  其次,要强化练。提高学员写作能力,光靠多读还不行,因为任何一种能力的获得,任何一种素养的提高,不只是靠“知”,而主要靠“行”。所以还需加强写作训练,做好写作训练设计,建立科学的训练模式。
  再次,要注重教。由于公文写作理性思维的特性和公文写作本身格式化的特点,不少学员不太喜欢写作公文,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培养和提高学员公文写作能力,教员必须在教的环节上下功夫,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途径,激发学员学习公文写作的热情。
  虽然传统的以教员为中心的课堂灌输,有利高效、系统地传授公文写作的理论知识,但学员只是被动地接受,不利于激发写作热情,也不利于学员实际写作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员必须改变重理论说教轻实务性指点的教学方式,积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反复实践,激活学员思维。
  
  (三)探索写作路径,解决两对矛盾。
  一是解决好写作能力训练与综合素质提高的矛盾。写作要确保写作方向,做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写作活动的结果是写作者多方面素质的综合体现,它不仅体现着写作人员的文字功夫,而且涵盖着写作人员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学识休养、行政事务及执勤、管理、作战的经验、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因此公文及应用写作应在课内将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与引导。
  二是解决好学员缺乏实际经验与军事写作需要“职业思维”的矛盾。因缺乏相应的工作或执勤管理经验,学员写起一些公文来经常会出现思路无法到位,不能很好运用军语等现象。为此教员必须尽可能收集军事信息,积累参谋工作和作战管理经验,做好必要的解说,提供可供借鉴参考的范文,以改善学员军事思维“短路”的现象,这一点对高考入校的地方学员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