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诱发学习动机的激励措施
作者:陈清华
[关键词] 学习动机 教师素质 学生心理
当代大学生大多有着设计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的愿望。他们经常会提出“我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我怎样才能成为那样一个人?”等问题。他们的许多苦恼不安,以至痛苦的思索和不停的争论,都常常是围绕这些问题的。调查表明,72%的大学生愿成为“德才兼备,博学多才,富有开拓精神,适应性强的大学生”;16%的人愿意成为“合格的大学生”;5%的愿成为“被社会承认的大学生”;只有7%的人愿成为“能混得过去,不被人注意的大学生”。这说明,我国大学生自我设计的愿望是强烈的,基本倾向是奋发向上的。
但是,有的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来源于学生青春期复杂的情感心理特征。教师应当具备必要的素质,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大学生在自我认识和自我体验方面充满丰富的变化和复杂性。他们的自我认识更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自我评价能力在增强,但仍有片面性。大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内容比较丰富,肯定体验和否定体验,积极体验和消极体验都同时存在。在取得成功时,容易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有时甚至骄傲自满,忘乎所以;而遇到挫折时,容易产生消极否定的情感体验,甚至自暴自弃,悲观失望。大学生正处于情感活跃的时期,他们对于外部世界及自己内心世界的许多方面的自我体验都比较敏感。经常是自尊感和自卑感交织。
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之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使学生明白生活的意义。
虽然这是一个千百年来永远无解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思考以及尝试着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所有其他的措施将只会停留在表面化的浅层。个体将会随波逐流,被淹没在人云亦云、得过且过之中,象汪洋中迷失方向的船只。当然,对于这一问题要想找到彻底的和终极的答案是不可能的,但不妨碍我们找出一个个阶段性的答案,明白生活的阶段性的意义和目标。这需要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智慧和较强的感染力、引导力。
(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意义和在整个只是体系中所占的地位。研究表明,一个不知道学习具体意义和目的的学生,是很难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当他明确了学习的意义和目的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推动他去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作为教师,必须首先确立学习的目标要求,包括知识内容、基本能力方面对学生的要求,讲课的重点、难点等等。
(三)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组织各种学习竞赛。
大学生一般都有比较强的好胜心,他们希望自己比别人强,希望自己能胜过别人。教师可利用大学生这一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来激发学习动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当然,要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竞赛标准上应体现出鼓励进步和团结互助,尽量多用集体或小组竞赛,少用个人竞赛,并鼓励学生开展自我竞赛。这样,有利于先进更先进,后进变先进。有利于防止自卑心理、骄傲情绪和个人注意等不良倾向。
(四)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由一定难度的课题,使学生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其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需要。 这种情景中最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启发性的内容,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把他们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由此产生的矛盾、疑惑和惊讶。最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这些问题应当是小而具体,深而有趣,要有适当的难度,而且要富有启发性。
(五)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教师应当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就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到学生自我标准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课题应该由易到难出现,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
(六)总结原因,合理奖惩,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归因总结。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学生过去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教师对于学生所取得的成就要及时发现,善于表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徐凤珠.大学生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88.
[2]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