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武警院校教员队伍素质建设的四个关键性问题

作者:闫继军 金建明




  [摘 要]在新世纪,武警院校应该成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创造型警官的战略基地,创新武警军事理论和高科技的学术前沿,也应该成为科研成果向战斗力转化的实验中心,更应该成为为部队建设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枢纽。要履行好这一光荣使命,抓好教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建设是武警部队办学、治校的当务之急。为此,院校教育应在教员服务观、专业知识、课程与控制体系、教学环境上下功夫。
  [关键词]武警院校 教员队伍 机制 问题
  
  当前,武警院校教育工作与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部队实际执勤、处突、反恐、协同防卫作战任务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由于是分散办学体制,在教员队伍布局上不合理;教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全球化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还有部分院校领导和教员境界不高,观念陈旧,授业不精,师德不好;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分离,经历专业培训的很少,学缘结构不合理。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在教员服务观、专业知识、课程与控制体系、教学环境上下功夫。
  
  (一)要把教员树立服务观作为提高教员队伍素质建设的前提条件。
  
  军校教育是为学员的军事素养发展服务的,为提高部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服务的。学员是有独立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人”,经过培养以后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主要在于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创造才能的发挥,学员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没有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很难谈教育的有效和成功,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以教员为主体向以学员为主体转变,是现代武警院校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对教育规律的深化。
  2005年初,武警部队党委扩大会议,明确将“创建信息化武警”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实现武警部队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创建信息化武警,是适应当今世界军事实力竞争的必然选择。任何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社会生产力和部队战斗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院校学员因人而异地有不同的需求,教员必须按照这种需求提供有效的教学服务,使学员“进来是块铁,出去是块钢”,这就要求教员必须树立服务的观念。
  
  (二)要把提升教员专业知识能力作为提高教员队伍素质建设的关键。
  
  武警院校教员专业化应体现在教员要经过专门教育和培训,要有丰富的从事军事教育职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知识及学科专业主体知识、要有教育艺术和教学技能,要有良好的师德和教书育人的能力。一个专业化的军校教员,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根据其所涉及的领域和军事教育专业的需要,可以将武警院校教员的知识结构相对划分为一般科学文化知识、武警军事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理论知识。
  必须指出:一个专业化的武警院校教员,不仅要有足够的军事学科专业知识“可教”,而且还要“会教”,即还要具备足够的“学”与“教”的知识。指导学员应该怎么学,教员应该怎么教。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代有关学与教的知识相当贫乏,教育者几乎都是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景下开展教育活动的。然而时至今日,学与教的知识已经得到了空前的积累和优化。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院校教员必须认真继承和发扬这些学与教的优秀文化,使教育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种“自主”、“自觉”的行为。
  
  (三)要把创建适应教员队伍健康成长的教学环境作为提升教员队伍素质建设的有力保障。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严峻挑战,军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日益引起军事学者们关注“现代军校教育理念”问题,要做到教员教学水平与能力的正常发挥, 教学服务意识的不断提高,学校必须把建立完善的教学机制和学习、运用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创设良好教育环境的有机保障。
  1.要坚持和弘扬军校精神。大学的功能和使命决定了它是一个理想化的所在,在武警校园里,应当把教员、学员享有可以充分追求真理、激发思想、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自由和空间,作为存在的根本。在中国军校历史上的“讲武堂”、“黄埔军校”及美军的“西点军校”, 其文化的背后集中的体现了院校师生独有的价值取向,也是对军校行为意识的指导,使全体教职员工和学员有了采取这样而不是那样行动的基本信念、基本态度和基本准则。武警院校不仅要提倡崇尚真理、追求科学、精神独立、学术自由,更重要的是要肩负起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2.要创建具有高品位的人文环境。提高学员的军事文化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员的军事文化修养,更要提高军校的文化品位。每当置身于一座具有优良传统并享有历史声誉的大学,总能感到该学校有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不断撞击着自己的心灵,它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因而,创设武警院校文化,一是要有以学员为中心的人文环境,营造尊重学员、关心学员、爱护学员、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为首要,才足以体现院校之真、之善、之美。二是要有让学员自豪的名师文化。即由教员教书育人及生活轶事形成的一种校园文化。三是必须有博大的包容文化,大学何以为大,不仅在于其规模、人数、学科之大,更在于它的海纳百川和“有容乃大”。
  3.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院校制度建设主要涉及两大内容:一是通过制度建设确定院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这充分体现着院校学术组织的基本属性,实现着院校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二是规范学校组织及其个体的行为,提高院校管理运行的效率,这就决定了院校制度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依法办学、遵法治校。武警院校必须在遵循国家和军队有关法律和条令、条例的前提下,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规定、章程,以确保院校自己能依法办学、遵法治校。不少院校总是强调上级必须依法让学校自主办学,却很少反省自己是否在依法治校。不少院校领导人在办学治校的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或“人迁事变”,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科学完善的院校规章并依法治校。
  (2)科学决策、民主管理的相关制度。尤其要建立能很好地协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运用好这两种权力,使他们均能根据院校的使命和目标各得其所、各显其长、各尽其能、各施其责,以达协调,这是武警院校制度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3)完善人事制度体系。包括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及服务等各类人员的竞聘、使用、晋升、评价、奖惩、辞退等一整套制度。制度建立的核心,要体现“以人为本”,推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思想,把关心、爱护教员队伍作为首要的前提。
  (4)改造资源配置管理制度体系。包括经费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费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学校资产的利用与管理等制度。其主要目的是解决资源管理的随意性,以及院校的弱成本意识和财务制度不健全的问题,从制度上杜绝漏洞和浪费,科学规范资源配置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
  (5)建立学术保障制度。如果说院校具有决定谁来教、对谁教、教什么、如何教的学术自由,那么保证这一自由的前提,就是学术保障制度。这个制度体系的建立包括:建立确保民主治校、科学决策的学术权力系统;建立确保学术公正、学术公平的学术评价系统;建立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评估、教学保障及教学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万文涛.论专业化教师的知识结构[J].教育研究,2004,(9).
  [2]高凌飚.英国的经验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4,(8).
  [3]朱如珂,董会瑜.现代军校教育论[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