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作者:姜 铭 史慧武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的下发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但是,对于办学历史较短的高职院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尚显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片面追求硬件的建设和改善,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置于学校的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二是不能正确定位,校园文化缺乏高职特色。上述状况的出现有诸多原因,从主观上考察,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其二,对如何突出校园文化的高职特色研究不够;其三,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缺乏大胆尝试。为此,本文着重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思考。
(一)高职院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特殊重要性。
关于校园文化,不同学者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多数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并体现着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氛围。它由三个层面组成:精神文化层面 、制度与行为文化层面、器物文化层面。一般而言,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凝聚、约束、激励、育人等功能。对于高职院校,则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1.通过导向作用引领发展方向。高职院校多数是由中专学校、成人学校整合而成。之前,基于不同的目标定位和教育实践,各校形成不同的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它们或许匹配于原有的学校体制,却未必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从三个层面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营造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文化环境和校园氛围,势必会对师生的思想品德、奋斗目标、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等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引领他们逐步统一到新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上来。
2.通过凝聚作用整合内部力量。经过二十年来的发展,多数高职院校已经初具规模,办公环境和办学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文化底蕴还较浅显,特别是合并院校,因观念碰撞和利益冲突而产生的种种不和谐影响依然没有消除,并羁绊着院校的持续发展。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精神层面的自觉培育,可以促进师生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心理特征、道德标准和价值追求,从而达到凝聚人心和整合内部力量的作用。
3.通过约束作用规范办学行为。高职院校目前在许多方面,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尚在探索之中,需要规范和开拓的领域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需要通过制度文化的“硬” 约束和校园氛围的“软”约束,规范办学行为,并促使师生产生完善自我的驱动力和约束力,进而自觉遵守学校规范,最终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通过激励作用振奋师生精神。高职院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这些年尽管发展较快,但是,办学中仍然面临理论与实践、人力与财力、权利与责任、体制与政策等诸多问题的困扰。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不高,教工对学校的前景不很乐观。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励和鼓舞师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精神面貌。
5.通过育人作用推进素质教育。反思我国职业教育,不免也曾暴露出工具主义色彩。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必须遵循“育人”而非“制器”的原则,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高职院校结合各自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可使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心理因素、价值取向等方面得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的熏陶和影响,形成与群体一致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与文化气质,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二)高职院校校文化的特殊内涵。
根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有关文件精神,高职教育的类型应定位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交集上,体现“高”和“职”两个主要特性。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作为院校的精髓和灵魂,自然也应该突出“高”和“职”的特点。一方面,要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和品位,跟进底蕴深厚的普通高校,另一方面,要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构建融入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具体反映在校园文化的三个层面上,应赋予其相应的内涵:
1.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主要通过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学校精神等表现。教学、科研与服务被认为是构成高等教育的三大社会职能,作为高职院校,其价值追求自然是“以服务为宗旨”。如重庆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学技双修、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在办学理念上,高职院校应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教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黑龙江哈尔滨技师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办学思路。学校精神是支撑师生践行办学理念,实现奋斗目标的脊梁,作为高等教育中的弱势,高职院校尤其需有超然的精神寄托。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团结务实,自强不息,注重细节,追求卓越”奉为学院精神;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以“修德砺能,知行合一”为校训,训导师生学以致用,行中求知,努力做德能兼修的职业人。
2.制度及行为文化层面。高职院校的制度及行为文化主要包括院校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院校规章制度及社团活动等所表现出来的文化气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高职院校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行政领导体制框架下,应积极探索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学生、家长等各利益相关者多元参与、公共治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组织机构、运行机制、院校规章制度及社团活动等方面要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融入企业机制。如澳大利亚TAFE学院,在机构设置上就有鲜明的企业特色。学院机构一般有财务部、质量管理部、规划与发展部、人事部、若干个系、信息技术部、市场部(包括国际服务部)等。我国不少高职院校提出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要求,把校企合作的理念融入院校制度文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产学研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等,已成为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精华。而象许多高职院校举办的各种技能大赛、企业家论坛、公司经理人讲座、学术报告会等系列“职”文化活动,则成为高职院校行为文化的主流。
3.器物文化层面。高职院校的器物文化是院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表现,它通过各种可视载体展现和传播院校的理念、精神和追求等。校园的教学设施、文化设施、宣传设施以及师生生活设施等的建设尽可能透视高职教育的特色,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在校园里体味到职业的氛围,感受到企业的气息。如,原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企业冠名楼宇:雅戈尔艺术楼,罗蒙图书馆,杉杉教学楼,培罗成体育馆;以企业命名分院:博洋家纺分院……处处有“职”文化存在、有企业文化熏陶。在校徽、校标、校报、学报、校园网、宣传册等物品上,设计高职院校自身特有的标记,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和途径。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组织领导。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较为缓慢,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较为成熟的理论指导。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是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只有在理论层面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形成比较明确的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才会沿着科学的轨道向前推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