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也谈《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建构主义学习

作者:刘 红




  [摘 要]本文从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环境,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强调知识网络的建构,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方法。
  [关键词]电工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
  
  《电工基础》是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学生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如何,应用知识的能力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其它专业课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将来职业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学习观,引导学生变被动接受课本现成知识为主动探究,主动建构知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合作学习,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形成终生学习的思想。现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的探索。
  
  (一)在教学中,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环境。
  
  电工基础学科的思维逻辑性强,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为学生创设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与创新的空间,让他们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地学习。如在R—L—C串联电路中,研究端电压与电流大小关系的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复习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入手,以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为抓手,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讨论,分组探究如何将该定律引入到正弦交流电路中。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无法用直流电路概念理解和分析交流电路特点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交流电路与直流电路的不同,从而引出R—L—C串联电路的欧姆定律,这样在不断的探究、发现和总结中使有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亲身体验到获得知识的快乐。
  
  (二)在教学中,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而学习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如在分析R—L—C串联谐振电路的学习中,可以端电压与电流同相为情境,让学生通过对纯电阻电路和R—L—C串联电路这两种不同正弦交流电路的感知,来建构串联谐振的知识。
  当然,情境教学绝非一次完成,即使表面看来是同一内容的学习,也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这样知识的建构才具有深刻意义。所以每次情境的创设都要为达到新的目的,基于不同的侧面而进行改组,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新的理解。
  
  (三)在教学中,多加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只有在实践中观察,在实践中认知,在实践中渐悟,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素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
  讲解电源向负载输出最大功率的问题时,可多与实际生活联系。如在图一所示的电路中,要使扬声器获得最大功率绝非是在r+R,=R时,而是在R,=0的情况下。这时可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实际操作,让他们分析两者之间的不同。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认真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教学中,强调知识网络的建构。
  
  在教学实践中,对某一知识网络的建构,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内在的规律性,有助于对概念的多侧面理解,有助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找出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正弦交流电路的功率这一节时,教师可提出整体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尝试将整体任务分解为各个小任务,自己发现完成各个任务所需的相应的知识技能,并通过自己的思考或小组探讨,使问题得到解决,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职校学生理解问题的局限性和背景知识的不稳定性,使他们在分解学习任务时出现困难,以至失去信心。此时,教师应当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协作者定时加以引导。教师的这种随机引导是这种教学方法得以成功的强有力的支撑。
  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将已学的零散知识加以归纳、比较、求同存异,寻找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的框架,这种建构知识框架的方法简单、易操作,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五)在教学中,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
  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及时的反馈评价,以不断纠正学生的思维偏差,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评价应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在评价学生时应坚持客观性和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不断创新,建立一种师生互感互动、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
  总之,我们在电工基础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全体活动、全面活动、全程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