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用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作者:万文俊
[关键词] 和谐文化 和谐校园 思想根基 战略任务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对社会主义事业和建设将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用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校园,要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立足于高校实际,从和谐校园的思想根基和重大战略任务入手,弘扬时代主旋律,巩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基础,使高校和谐文化建设引领和辐射和谐社会建设。
一、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根基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理想追求。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根基,无论是和谐校园的思想本质,师生间的和睦相处,还是个人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因此,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思想内质和灵魂。
(一)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思想本质的需要。
和谐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精神内核,是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体现。和谐校园其本质意义是人的思想和谐,只有思想和谐,才能带来文化和谐,两者相互作用,进而推动校园和谐。所以,校园和谐其实质是思想和文化的和谐。高校是文化的集散地,当今世界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共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交织,各种思想文化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这种交流、交融、交锋在高校表现尤为突出。对不同文化的冲突、碰撞,如果不在和谐的大前提下妥善解决,就会引起师生思想混乱,甚至导致校园动荡,直接影响社会安定。所以,建设和谐文化,要倡导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相得益彰,坚持在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倡导不同文化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在和谐主题下达到文化的交融与繁荣。其次,建设和谐文化,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于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减少文化冲突、增进思想认同,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矛盾,让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较中相互融合、创新,使高校和谐文化不断发展壮大。
(二)和谐文化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需要。
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合并,不少高校已具数万规模,在日常的教学与科研中,建设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十分必要。作为高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相互间融洽相处是校园和谐的基础。由于学术水平、知识背景、年龄结构等差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妥善地解决这些矛盾和冲突,既需要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健全的法律制度调解机制,更需要思想文化的引导和道德规范的约束。实践证明,思想文化、道德规范对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调解和整合功能,高校越是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越需要发挥思想文化、道德规范的作用,用文化道德的力量使师生内省自我,尊师爱生,和睦相处。
针对高校特点,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突出和谐文化的本质内涵,即:主张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反对相互鄙视、相互欺骗、相互对抗,形成解决校园矛盾的新认识、处理师生关系的新方法,引导广大师生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内化为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培育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道德情感和见利思义、顾全大局的处事准则,在处理利益关系和各种矛盾时,做到互谅互让、平等对话,协商解决,形成团结互助、相互友爱的校园风尚。
(三)和谐文化是促进师生心理和谐的需要。
心为人之本,心平,则气定神安。因此,和谐始于内心。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校园和谐的精神保证。伴随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步步深入,高校的工作压力逐渐加大。如何有效地舒缓心理压力,变压力为动力,这是师生心理和谐的关键。首先,和谐文化可以强化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面对困难和挫折,不同心态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些人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特别是当个人利益受到损失,就会产生怨恨、仇视的情绪,如果这些不良情绪任由发展,量变到质变最终就会变成极端行为,直接影响高校的和谐与稳定。通过和谐文化,降火去躁,以柔克刚,改变浮躁不安的心境,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去战胜困难。其次,和谐文化可以培养豁达的胸怀和宽容的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谐文化可以拓宽人的心理世界,使胸怀在和谐中不断拓展,达到胸阔如海,笑对人生,对坎坷逆境持一种乐观主义精神,用理性的态度,冷静的头脑,平和的心态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再次,和谐文化可以提高人的道德层次和情趣品位。和谐文化强调人的自身修养、自我完善,在文化的力量下,通过自省反思,道德内化,不断提高人的道德层次和思想境界,达到内心与外在的天然和谐。
二、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下,作为社会主义高校,用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因此,高校和谐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科学把握社会转型时期思想意识发展变化的新特点,高扬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在建设和谐校园实践中谱写社会主义大学和谐文化的新篇章。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既是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动力。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撑,是当代中国人民不断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的基本准则。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成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前进的精神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把这些要求科学地融入到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师生奋发向上、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二)培育校园文明道德风尚。
道德是调整社会关系、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是形成优良校风和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保证。现在,有个别师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和谐的一大隐患。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必须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工作和建设和谐文化的中心环节,摆在重要位置。第一,要大力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八荣八耻”成为每个教师和学生普遍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全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第二,大力加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做一个对国家、对人民、对学校高度负责任的公民。第三,要致力于促进人与校园的和谐,引导师生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推动整个学校朝着教研进步、校园美丽的和谐方向发展。第四,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在校园开展“讲诚信、守道德”活动,对教师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对学生加强应考诚信教育,努力形成一个讲诚信、守道德、知廉耻的文明校园风尚。
(三)营造校园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是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在当今世界媒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舆论结构呈现多层次复杂的情况下,高校能不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环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高校思想活跃,文化汇聚,师生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较其他社会群体突出,这就要求营造一个以和谐社会观为核心的思想舆论氛围,大力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自然观、竞争观等现代观念,建立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的思想道德价值体系。此外,要充分发挥校报、广播、橱窗、网络等宣传舆论工具作用,尤其是网络在思想舆论中的作用,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用道德和法律约束网上言论,培养师生对网上信息的判断力、分析力,对不良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通过正面的网上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使网络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促进校园和谐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