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和谐校园关键在于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武目桥




  [摘要] 面临21世纪,开创与发展富有强烈时代感的校园文化,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追求卓越,体现出时代特征。今天的学校,我们要给学生最新的教育。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和谐校园 校园环境 校园安全
  
  学校营造各种校园文化形式:物质的或精神的,显性的或隐性的,雕塑、文化设施、绿地、鲜花、广场设计、报栏和橱窗等布置,无不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
  学校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校风校貌,“寝室文化”,“食堂文化”及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艺术节、美术展、学校向社区文化延伸等、无不显示出学校“探索、追求、创新”的个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隐性的课程,对学生成长,大到理想道德,个性品德,小到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精以思考,精心设计,以景育人,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一)构建和谐校园的特征。
  1.适当的校园环境。包括和谐、合理的校园空间,宽敞明亮的教室,环保的建筑材料。
  2.优质的学习环境。校园规划设计要“以人为本”,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完备的配套教学设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学生要爱护学习环境,真正做到“校园是我家”。
  3.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校园风气。和谐校园以其丰富的校园文化和良好的学习气氛吸引学生学习,陶冶学生性情。师生对校园事务广泛参与,共建和谐家园。
  4.学校管理完善。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文明公约等,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师生的行为,打造“和谐校园”。
  5.校园内拥有畅通的人际沟通渠道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当然,还包括与其他学校之间进行交流。
  6.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等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是持续发展且不断更新和完善的。
  (二)构建和谐校园要抓好开创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校园安全“一体化”活动。
  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主流文化成为营造和谐校园最为重要的因素。校园的主流文化是健康活泼、清新高雅、蓬勃向上的。但是由于受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影响,以及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校园文化呈现出非主流文化日益盛行的趋势。
  非主流文化主要有: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新新人类语言文化等等。这些非主流文化的传播和盛行好比双刃剑,给校园文化带来的影响是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一方面它给校园注入活力和激情,比如,网络给学生的学习、交流、了解社会和世界洞开方便之门;优秀的卡通和影视作品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带来美的熏陶和享受;课桌文化和宿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安全阀”作用,为学生提供了适时宣泄的空间,防止矛盾的产生和激化。另一方面,非主流文化的消极作用更为明显。首先网络上的匿名性和虚拟性缺乏真实感,往往带来某些欺骗性,学生可能会在匿名心理的主导下进行有悻常识、常规和道德规范的行为;其次网络文化、课桌文化、宿舍文化、影视文化中充斥着不少色情、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于是在部分青年学生中产生了一些心理困惑与障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浮躁化、庸俗化的言行。非主流文化的消极因素使许多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的青年学子一时很难适应,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行为无序、道德失范与思想困惑、混乱的状态,成为校园主旋律中不和谐的音符。
  首先,以发展的同时保证质量,来促进校园文化。我们必须自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抓住发展主题,更新发展观念,丰富发展内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突出发展重点,凝聚发展力量,协调各方利益,推进学校又快又好地发展。
  在当前和今后高校的发展必须着重提升内涵发展,坚持走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路子,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实用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其次,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要以不断地创新来促进校园文化。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要求,把德育为先落实到引导大学生坚定提高理想信念之魂,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夯实道德规范之基,增强全面发展之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对社会和人民的有用之才。
  大学必须将创新作为学校发展新的驱动力。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要始终把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首要选择。
  最后,除了强硬的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外,还要以一流的服务来促进校园文化。“制度带有根本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事。”维护校园稳定,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一是要充分调研,集中民智,以体现科学性,避免缺陷化,避免形式化,不断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
  高校要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要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认真研究学生发展的规律性,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先进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切实解决大学生求知之需、生活之需、精神之需和发展之需,努力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总而言之,和谐校园是师生们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人才的摇篮。让我们响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号召,全力构建稳定、法治、公平、有序、文明、向上、宽松、协调、包容的和谐校园,培养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合格人才,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现代教育研究.2004,(10).
  [2] 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4,(12).
  [3]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