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美育渗透

作者:丁建华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及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共同的,都是为了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美育既有其特定的作用和任务。近几年来,我们对于在体育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加强美育的渗透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我们从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特点来看,某一动作技能的形成,都必须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即:泛化阶段-分化阶段-巩固阶段-自动阶段,而从泛化阶段的最后形成自动化分阶段都来自于一个或一系列动作多次反复的练习,这就使得在一般情况下,优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会成为一项较为枯燥无味的音调活动。但是,我们从动作技能的本身来看,某一动作技能一经达到自动化阶段,即可在脱离意识的情况下自动完成,从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刻板式的反应,从而成为了一种美的形式。
  通过几年来实践和分析,我们找到了体育教学运动训练与美育的一种关系。即从某一种特定的训练方法要求训练者向既定目标努力时,由于训练内容与形式的美对训练者有较大的吸引力,那么训练者就会在不厌其烦的重复训练中产生愉快的情感,并获得美的享受,反之,这种愉快的情感和美的享受会使训练者更加训练地完成动作练习,也就是说,如果把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对训练者进行美育,而且美育的结果也会反过来促进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效果的提高。
  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教学训练的主体;教学训练的内容;教学与训练的器械;教学与训练的环境;教学与训练的组织;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我们的具体做法就是实现以上几个环节的美化。
  1.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主体化的美化。教学训练主体是使教学训练过程得以实现的第一要素,包括体育教师、训练员和学生,美化教学与训练主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让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了解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社会意义。他们才能对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获得良好的兴趣与热情。其次,主体应该是身体健康充满朝气的。在服饰上,应与课堂气氛相协调。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过程中应穿运动服装、穿运动鞋,这样不仅便于运动,而且会显得十分精神,相反,穿高跟鞋,穿裙子上体育课或训练就不协调了。再次,主体必须具有可达到教学与训练目标的有关知道和能力。如:体育教师与教练员必须具备有关运动项目及其技术动作的基本知识和示范技术动作的能力。
  2.体育教学与训练内容的美化。美化教学与训练内容就是要求练习者技术动作必须符合要求标准。如做广播操时,手臂与脚部动作的屈伸要求,背越式跳高的背弓动作,跳高时空中的腾空动作等都必须符合动作规范,符合人体解剖的特点。
  3.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器械的美化。教学与训练离不开器械,美化教学与训练器械,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保持器械的美,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要尽可能地保证器械的质量。学生在练习中保持器械美包括不故意破坏器械,同时学生在练习中必须保持好器械的整洁。体育教师、教练员保证器械质量是指他们必须经常深入了解器械情况和及时维修损坏的器械。
  4.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环境美化。环境的美,对于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美的环境不仅对人有陶冶作用,还可以使从愉快并产生精神振奋的感觉。一般情况下,运动场上整齐清洁、空气清新,练习器械的摆放和布置,有条不紊。这样学生就会精神饱满地投入到练习中去。反之垃圾遍地,烟尘四起,谁还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练习中去呢?
  5.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组织的美化。教学与训练可以以群体为单位,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但不管怎么说都存在着一个组织问题,对于一堂体育教学与训练课来说,组织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与训练的质量,合理的组织能使课堂做学严密、紧凑,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还能活跃学生的身心,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组织场面便是美的。
  6.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方法的美化。体育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美化有两点。一是指教学与训练方法方面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即教学与训练方法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情趣,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到学生主动接受。如教学训练中采用游戏和比赛方法,往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趣,增强学生主动性,对于教学与训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是指教学与训练方法必须与学生所学动作的特点相适应,即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最适合、效果最佳。如体操的教学过程中,踢腿运动采用侧面示范效果最佳。体侧运动采用背面示范法,伸展运动采用镜面示范法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符合以上两点的教学与训练方法即是美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过程中实施美育,美育又同时反过来促进体育教学与训练效果的提高,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教学与训练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必须是美的。只有当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成为一种美的形式的时候,它才能会成为一种学生真正乐于参加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