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对财务会计学课程改革中问题的思考

作者:陆 依




  [摘要] 本文对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财务会计学》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考核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财务会计学 会计职业判断 课程设计 教学改革
  
  根据会计职业的发展的趋势,会计工作越来越向管理方面转化。从企业会计来看,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推广,信息处理工作可以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会计人员的工作逐渐转向参与预测、决策,进行分析和控制等管理方面。从会计师事务所来看,审计工作无论是从业务量来看还是从收入来看,已不象从前那样重要,注册会计师更多的是从事管理咨询、纳税咨询、会计制度设计、资产评估等业务。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不仅具备会计技术方法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分析和决策能力。这正是会计执业界近年来不断呼吁进行会计教育改革的重要原因。
  《财务会计学》作为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是会计专业本科生最重要的课程,其教学质量会对学生未来的执业能力的高低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和实践,该课程已经形成了其相对稳定的教学目标、结构和内容,一般通过《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这三门课程,在大一到大三分别三个学期完成。
  然而,这个看似很成熟的课群其实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其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手段以及考核的方法和标准等都应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一、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有利于学生对会计的全面认识
  
  首先,原本属于这个课程范畴内的内容有整合的必要。应该在课程设计中体现企业管理的层次、过程和关系,改变原来按照财务报表的顺序安排章节,而应按企业经营活动来安排基本内容,使学生不光学习财务会计提供信息的方法,同时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以及各种决策与会计信息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而不是孤立地去掌握一个个几乎隔离的会计准则和财务报表的项目。还有,应将财务分析的一些内容分散在各个相应的内容中。
  其次,应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作必要的整合。财务会计系统侧重于对实际运行状况的记录和总结,是企业管理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因为在新的条件下,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及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将逐渐融为一体,并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行为科学相结合,向边缘学科发展。即使在本科学习期间,还是应该将两部分内容加以较为明确的区分,但也要考虑这个因素。所以《初级会计学》这门课应还其本来的“面目”,将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融合其中。
  还有,原来有关中级和高级的区分和内容的安排应有所改变,一些新的内容,比如金融工具的计量和报告等要加大教学时间和力度。
  
  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基础理论和现有会计实务的矛盾
  
  要处理好我国会计实务和以国际会计准则为代表的国际惯例的矛盾。尽管2006年颁布的中国会计准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与国际会计准则“并轨”,但仍然存在很多差异。对这些差异,应该以理论为基础,以国际准则为重点,兼顾中国的会计准则和实务。
  进一步说,要处理好会计理论和现有会计实务的矛盾。过去的教学一直是对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解释较多,理论分析较少,且主要关注现有的会计准则和实务,而不是培养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学生往往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综合运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在以后的工作中缺乏处理非常规业务的能力,更难以适应会计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会计实务的不断发展,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要大大加强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要使学生对现有的会计准则中各条款制定的目的、适用条件以及未来发展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三、要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上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和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会计核算和会计报告中应遵循的原则、采用的方法和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学生应该通过有效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眼下各种会计考试试题的形式和内容都使得会计教学的大量时间用在研究解题技巧,锻炼考试能力上,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益处并不大。为此,必须在教学中强调以培养判断能力为主,解题技巧为辅的理念。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以上在编写教材、选择习题和案例,建立题库时都必须注意。多加些有分析和思考和判断余地的案例。对于应付资格考试的训练应该在课外通过网络、辅导VCD等来弥补。这样也更加个性化。
  
  四、对教学方式和手段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首先,应提倡双语教学,以提高学生外语的实际运用能力。无论从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或是为参与越来越多的国际教育交流创造条件,还是为出国留学深造做准备,专业外语的水平对学生十分重要。
  传统的专业外语的学习一般是在学生掌握了专业理论、方法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来进行的,无论从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的衔接、教材的选择,授课的方式等方面来看,都存在很多问题。应将专业课和专业英语课合二为一,进行“双语教学”,对营造语言环境,强化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同时增加对专业学习和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都将更加有利。
  教师的外语水平,双语教材或讲义、习题等的编写,课堂上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等都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所在。
  其次,应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教学手段的改革。除了进一步加强目前广泛使用的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多媒体手段外,还应该重视开展交互探讨教学方式,即在计算机网络教室中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各自的计算机对教学内容开展讨论。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电子黑板(EBB)”,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化沟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切实的提高。另外,切实增加学生使用各种财务会计软件处理财务会计业务的教学课时也是十分必要的。
  
  五、考核方式和标准应该有利于全面检查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考评方式能否更准确、更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应该改变以往那种以期末一次闭卷考试作为主要考评手段的做法,使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效果。考评的方式和手段应该多样化,质疑、讨论、读书笔记,作业,小论文等不同的形式要结合采用,以体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考核。
  另外,考评的标准要详细,并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学校或学位对自己的要求,从而使自己的学习有目的,有标准,这本身也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很好的手段。还有,要取得优秀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有很强的毅力,付出很大的代价,好的考评标准使得学生成绩的档次拉得很开,激励真正优秀的学生,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使她们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或进一步的深造机会。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改革之外,还有一点值得研究。与其他专业课程一样,现在的会计教学也应注重个性化,学生应有对教师的选择权,甚至有在对课程掌握程度上被区别对待的权利。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情况对该课程设不同的教师,采用不同特点的教学,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这是专业界限模糊化趋势的要求,有必要进一步认真探讨。
  总之,改革《财务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会计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的关键,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积极参与,以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