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学以致用

作者:郝 鹏 龙丽娟




  近几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它需要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人才。高职学生学习英语不是为了科学研究或学术交流,而是为了从事有关的涉外业务工作。这就要求高职的英语教学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改革,以适应这种变化和发展。但在实践中,由于我们对进入高职学习的学生了解不够,高职的英语教学经验不足,在英语教学中,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未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并不突出,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不太强,教学效果不能令人十分满意。
  
  一、我国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主导思想不明确,教学计划缺乏针对性。
  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后者以培养普通专业型人才为主。目前,各类职业技术学院在专业培养目标上已经逐步形成特色,其专业课程的设置安排逐步趋于规范。但是,英语教学要达到什么水平,课程怎么安排,实践中有的照搬大学专科计划,有的沿用中专教学计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理论研究与探讨也相对滞后,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成为制约和影响教学质量乃至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
  2.英语教学的模式(Teaching Model)落后,与英语教学的目标(Teaching Aim)相左。
  我国职业学院的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于有关专业技术的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英语的能力。但是现在高职英语教学一直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味地依赖于教材和老师,缺乏思考,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并且局限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3.学生素质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起点较低, 招进来的普高入学考试末考生大多基础较差,许多学生不懂自我完善学习计划, 自学能力不强, 缺乏解决难题的信心及渴望掌握新知识的毅力,缺乏扎实的基本功。加之中小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他们未能尽快地适应以培养“能力中心”与“个性中心”为主的高职教学模式。如果再对学习目标认识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未能因人制宜,循循善诱,要想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内使学生的英语达到具有较强的职业适应能力的水平谈何容易。
  
  二、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根据高职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我们应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特点如下:
  1.英语基础比较差。
  高职学生基于其是来自于一些实际操作能力较强的初等或中等职业性学校。有些学生的英语知识,非常的不系统不稳固,对大部分的语言基础知识似懂非懂。英语语音尤其差,有些同学竟然不会读单词,更不要说课文了。其基础知识结构的不完整,导致了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并对英语的学习有一种畏惧感。他们害怕请教老师和同学,怕开口说英语、怕别人耻笑,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他们认为在过去的英语学习中,自己的英语成绩从来没有及格过,所以对英语学习非常没有信心。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本人发现有些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跟不上老师的授课进度,久而久之就放弃了对英语的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难采取全英文授课甚至是半英文授课的方式进行英语教学,也很难在课堂上采取讨论和对话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这对学生来说是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2.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
  英语学习动机就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原因和目的。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用途十分广泛。目前社会上不少人学习英语,有人为了通过考试取得文凭,有人为了升职,有人为了出国;也有人为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或科学文化,也有人对英语语言本身产生兴趣。在高职学生当中,大多数学生认为既然学校开设了英语课程,是通过英语过级考试的主要科目,不学是不行的,即使不这样期末考试通不过的话,也拿不到毕业证书,他们是在这样的动机下学英语的。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英语的热爱和学习中去。一旦他们通过了某些级别的等级考试或者通过了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期末考试,他们就会放弃对英语的学习。这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他们对学习英语本身没有过高的要求,学习不太努力,缺少主动精神得过且过,就是所谓“六十分万岁”。
  与此同时,我们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从更深层次上来说,一个人的学习动机取决于他对所学东西的兴趣。兴趣有助于对所学科目的认识,认识的深化又有助于激发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就会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当然也丧失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就高职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英语较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开始接触英语之前没有培养起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来从而使其在英语学习中越落越远。
  3.学习方法不正确。
  方法是一个人通向成功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好的方法能使人在做事情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无定规,无所适从。具体表现在,高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机械背单词,背句子,不能够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巩固运用所学的东西在实践中加以强化。他们薄弱的基础知识使得他们在学的过程中,没有创新,不知道怎样动脑思考,所以英语能力一直没有进步。
  
  三、改善高职英语教学的策略
  
  英语是一门技能,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应转变传统难破、习惯难改的定型论观念,树立标新立异的创新观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
  1.明确教育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在现实高职教育中存在的目标模糊现象,直接导致了教育过程的混乱和效果上的差强人意。因此,高职英语教学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基本要求》规定,高职英语教学在内容方面强调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语言技能的培养,突出实际应用。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特别重视转变教学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质量观: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以应用为目的的互动性、实效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刻意培养学生把获取的语言知识尽快转变为能力和行为,贯彻落实高职英语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做到用英语教英语。其具体要求是:
  (1)用英语教英语应成为师生的共同习惯。在教师中形成用英语教英语的习惯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克服“不敢张口,张口怕错”的紧张心理,督促他们大胆讲英语。另外,凡是学生学到的东西必须做到能听会说,也就是学生学一点就能听懂一点,就能会说一点。课堂教学不能只是教师讲、学生听,应是教师讲、学生也讲,教师听、学生也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用英语教英语要有计划性,做到循序渐进。如果教师所使用的语言漫无边际,学生听起来十分吃力,甚至根本听不懂,就会产生反感,进而失去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制订用英语教英语的计划,尽量使用学生已经学过的语言,做到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增长,要更新所使用的语言,使学生听的水平不断提高。在学生听英语有困难时,为降低语言难度,教师应配以适当的动作、表情、图片等。不易用英语讲清楚的问题,可用适当的汉语,对汉语采取既适当利用又要加以限制的原则。
  3.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学习外语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条件,最大程度地延伸、扩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范围,以巩固课堂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为此,除了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外,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英吾学习氛围,如成立“英语学习中心”,定期开展活动;创办英语广播电台,以大量的资料介绍英美概况、趣味故事等既可丰富学生的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实践的机会。另外,还可组织学生观看有关西方文化背景和外国专家讲座的英语录像片,或开展有外籍教师参加的英语角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增加创造性活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向实用性转化。
  4.考试形式多样化、方法科学化。
  考试方法应与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相适应,将单一的成绩测试作为测量学生英语水平的方法既不全面也不科学。学生性格各异,智力因素及兴趣爱好不同,知识掌握的侧重点也不同,一套考题无法涵盖学生应该掌握的全部内容。若学生的能力正好在考点之外,则考试成绩必然不佳,几次反复后,学生的自信心势必受到打击而产生失落感,导致潜力再难发挥。不科学的考试方法不仅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创造精神,还会使一些学生的学习变味,给教学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考试形式多样化,如考试与考查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分组讨论完成相结合、考场上完成与考场外完成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等方法,不仅可达到考核的目的,同时还可将考试变成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重要手段。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必须注重实效,既要结合其自身特点,遵循语言教学规律,同时,还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真正走出一条符合高职英语教学特点的教改之路。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庭萝.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 安维或,曹玉权.探索面向21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