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数学习题课教学探讨

作者:张发荣




  [摘要] 习题课是数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习题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巩固、深化有关概念,消除某些困惑,纠正存在的问题,梳理知识结构,完善知识系统,从而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某些解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促进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 数学 习题课 教学
  
  上好数学习题课至关重要,根据自己的实践,认为上好习题课应注意以下环节:
  (一)选题环节。
  1.注重教学小节,克服选题的盲目性。教师在筹划例题前,对近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做些小节,做到选题时胸有成竹、心中有数,如果教师对教学情况心中无底,全凭经验随意挑选几个题目,是很难收到效果的。小节时,对于教师,要冷静、客观、全面的反思:知识到位了没有,计划落实情况如何,教学中有无遗漏,知识的提出及形成是否予以暴露。必要时要重新钻研教材,以便吃透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要能吃准:重点内容理解到什么层次,难点消化到何种程度,思维训练收效如何,还存在哪些困惑及作业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哪些等。必要时,还可以找些学生谈谈心,以便掌握情况。只有吃准了教与学两个方面,选题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实效。
  2.把握基础。选题要着眼于教材中的习题,因为它们是编写教材的专家经过认真讨论、仔细推敲后才确定的,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典型性、导向性。虽然它们较为简单,但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容易使学生尝到甜头,只有熟练地掌握了这些题目,才能以不便应万变,才能正确地解决那些新、巧、活、难的复杂题目。
  3.控制难度。一般来说,作为平时的习题课,题目的综合性不要过强。因为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接触的时间不长,如果题目背景较深,信息量较大,涉及的新知识较多,学生的思维往往跟不上,这样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丧失信心,即便是要选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一般应采取分步提问的方式,这样做学生易进入、易成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二)启发环节。
  启发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学生获得刺激信息,形成探究的欲望,从而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习题课的启发应注意以下两点:
  1.启发要适时、适度,也就是说,启发要把握火候与分寸,有的教师一出完题就启发,这种超前启发是达不到启发效果的,因为此时多数学生还处于阅读和理解题意之中,思维尚未进入解题阶段。有的教师把解题思路详细地分析启发,这实际上等于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使学生丧失了分析锻炼的机会,也将学生错误的思想完全堵死,把学生的思路硬逼到正确的轨道上,掩盖了学生错误思想的暴露,结果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沉得住气,不妨停一停,让学生先思考,问一问,探探虚实,揣摩一下学生的心理及思维动向,从而把握启发的时机和着眼点,实现有效启发。
  2.启发要有层次、角度。对一道题,教师要善于通过层层启发,使问题不断得到转化,或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联想、思考,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使之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三)主体环节。
  习题课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1.让学生提。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而不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思考不出老师再去讲。科学之父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科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这句话足以说明在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的重要性,习题课教学更应如此。
  2.让学生想。让学生想就是要把思考还给学生,使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一方面,在问题的关键处要让学生想,另一方面,在学生认为“平安”的地方,要能提出尖锐问题让学生想。哪怕是一点点不成熟的想法也是可喜的。不要怕学生走弯路,让其把错误思想暴露出来,对于把一个问题搞懂、搞深、搞透是有益的。
  3.让学生练。让学生练就是要给学生笔练的机会,这里讲的“练”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下,有目标地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的练习,练的重点是在问题的分析上或在某个关键处,而不是在某个具体运算环节上。一个题目给出后,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让学生通过想再去练。必要时可作适当点拨,设置思维阶梯。学生练习时,教师走一走,看一下练的情况,看看学生是否都理解了题意,思维的着眼点如何,主要困难在哪里,这样就对练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对例题启发、讲评就有的放矢。
  教无定法,如何上好数学习题课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的课题,探索数学习题课的教学也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数学习题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浅谈数学习题课的教学[J].数学通讯,1997,(8).
  [2] 习题教学探讨[J].数学通讯,19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