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探讨
作者:张芝花 魏 根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主题教学 大学英语 教学模式
当前,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所面临的一个主要任务,基于对这一新形势的考虑,本文拟遵循构建主义从已有的经验构建新知识的观点,结合现时期国内外英语教学的先进理论,探讨建构一个以培养学习者创新意识及能力为目的,以主题教学为理念,多媒体教学为辅,课堂教学为主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 (project learning)在国外也称项目课程、主题研究、专题研习等,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普遍推崇和大力实施的一种新课程,其主要特征是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学习者为本,以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研究性的探索活动。在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提出假说→设计方案→验证假说等一系列过程使他们体验创新的行为,体验自我创新的情感。
主题英语教学是当前国际上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Haines(1989)对这种模式的定义是“它是围绕主题的综合能力的表现,而不是具体的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该模式是建立在任务基础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强调的是以意义和内容为中心以促进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它的教学思想为:(1)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2)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要求,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衡量标准;(3)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4)教材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为教学目的的服务(应惠兰等,1998)。
本文提出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是以“围绕主题的综合能力的表现,而不是具体的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的“主题教学”为基本的设计理念,对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以提高英语学习整体能力为主题,从宏观层面探讨听说读写译诸技能间相辅相成、相互促动的关系,采用从语篇输入到语篇输出的“螺旋上升”式学习模式,以语篇中词汇、语法及修辞为基础,以语篇连贯、语篇结构、语体、体裁及风格的探讨为语篇学习的终极目的,在阅读技能的学习中发展听、说、译技能,并以听、说、译技能的提高推动阅读技能的提高;而且以阅读技能的提高同时促进语篇写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进而达到使整个英语学习的能力向前发展的目的。
以围绕阅读课教学探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能力的发展为宗旨,我们设计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可以分为指导和监控两个阶段。考虑到多媒体教学对语言知识学习的侧重,课堂教学对语言应用的侧重(通过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完成),综合考虑目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与不足,二者的互补显然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综合多媒体及“双主”(集“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及授业功能”两种模式的长处)教学模式的所长,本文所提出的新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为:
教学过程在学校学时安排的基础上进行,即:每学期基本为64学时(16周×周学时4),计划完成10课书;除讲座约占4学时,听力占16学时外,阅读课每课约占:(64-4-16)学时÷10课=4.4学时。
(一)指导阶段。
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为发挥学习者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具体可分为:
1.科学研究方法讲座:
分为两部分,一是关于科研方法的综述性讲解,一是针对大学英语学习,对有可行性价值的科研方法做有的放矢的讲解,如(1)对3种常用研究方法的论述:A.文献研究,B.调查研究,C.实验研究。(2)对常用结题模式的介绍。(3)关于课题小组的作用及母课题与子课题关系的论述。(4)关于做陈述(Presentation)与答辩的程式描述等。
2.学习策略讲座:
它可分为有效掌握听说读写译技巧的认知策略(学习策略)和(交际)社会情感策略,以及管理学习策略的元认知策略等两大部分。
3.语篇理论讲座:
含:(1)基本结构模式:基本为叙事语篇与说理语篇两种模式以及基于这两种模式提出相应的框架理论,对说理语篇提出相应的基础逻辑学分析和对叙事描写语篇提出相应的基础文学语篇分析理论;(2)语篇连贯理论。
4.多媒体学习方法讲座:
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学光盘及网上资料查询等。
5.课题小组的成立:
教师把相关学习者分出若干课题小组并选出组长,组长为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总规划及设计,按照课题总体设计,组员各负责母课题下的子课题工作;每组5人左右(注:课题小组一旦固定,他们将在课上与课下共同研讨并完成指定的工作)。
(二)监控阶段。
1.教师的布置与指导(每一课约占2学时)。
(1)教师结合教参内容,通过课件为学习者提供所学语篇的相关背景知识,难点词汇、语法结构、话语功能、篇章语义连贯、修辞及语篇结构特征(按语义划分出10个以内的语义段)等方面的信息供学习者参考,不做讲解。
(2)依据所提供的信息,教师指导召开小组讨论(用英语进行),各小组设计课题计划。母课题为既定语篇的总体分析,子课题为各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兴趣每人负责约2个语义段的语义详解工作,就某一课的内容全班各课题组同时进行。
2.课题组具体操作(课下进行,不占学时,但要求用英语进行,组长监控并向教师汇报)。
(1)通过个人速读、小组讨论及文献检索等方式掌握理解语篇必需的背景信息与语篇基本含意及主题信息,为语篇研读做准备。
(2)小组成员以有目的的文献检索、网上查询及成员间相互咨询的方式,研读所负责的段落并按语篇的详解要求整理出相关的书面材料,写出研究报告;组长除完成自己的任务,协助教师负责此过程的指导与监控(如反馈及解答成员的问题,检查他们研究报告的完成情况等)。
(3)组长监控,各小组组织语篇全文内容的详细讲解以达到对语篇内容的贯通理解。
3.成果展示(Presentation)及答辩(每课约1.2学时)。
(1)按照语篇背景文化与语篇结构的基本排序, 课上教师随机选各组成员展示其各自成果(Presentation),组长做相应补充。
(2)每个语义段的展示之后,以答辩形式其它组成员可提出相应问题进行探讨与答辩。
4.教师的精讲与作业(每课约为1.2学时)。
(1)全部语篇的探讨与答辩完成后,就主要问题教师做必要的精点点评与讲解,完成语篇详解。
(2)依据所学语篇特征,留出相应练习作业。
本文提出的新教学模式以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为宗旨,“主题教学”为基本设计理念,研究性学习方法为模式,结合课上“双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与课外多媒体教学和小组学习的优点的基础上展开。此教学方法因全面控制实验班中每一个学习者,因此更适用于现在普遍存在的大班教学;而且由于将学习者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对课程的研究上,多媒体被用作为辅助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有效工具,因此避免了现存盲目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学习者感到茫然的弊端;此外,因为对语篇的最终难点的精讲仍由教师完成,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同时,还要对语篇做出水平更高、更精彩的详解,此方法不仅重视了教师的授业能力,而且要求他们要有更高水平的发挥;而此教学法的最重要之处则是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培养其创新意识及能力的终身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资料:
[1] 应惠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4).
[2] 黄森.英语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2.
[3] 周文胜.研究性课程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03,(5).
[4] 张德禄等.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