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和谐发展西南地区乡村旅游
作者:刘葵萍
西南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耕地较少,粮食生产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相当多的小城镇位于大山深谷和高山地区。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重建生态系统,改善环境,加快小城镇建设,安置移民,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少占耕地良田,是政府和业内人士面对的充满现实意义的课题。
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云贵高原,西边的横断山脉,绵延1000多公里,紧邻青藏高原,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变化最为剧烈的地段,形成奇特的三江大峡谷,落差高达3000米,景致十分壮观,世界绝有。云贵高原内部高山众多,地貌垂直结构复杂,气候湿润,雨水充沛,山高谷深,河流湍急,天气变化快,享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称誉。这里特有的地貌、气候条件是我国中东部地区、西北地区所不具备的。由于西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植被适宜生长,森林覆盖率高达30%,自然遗传物种丰富,是科学实验的天然实验室。西南地区是长江上游水源的主要涵养区和补给区,是珠江上游的发源地,是西电东送的战略基地,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交通相对便宜,区位优势明显。山水相映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应切实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西南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业。
二、少数民族众多、民风淳朴、乡情浓郁、文化独特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都市的喧闹,环境的恶化,工作节奏的加快,使城市人生活在紧张和麻木的状态中,人类思想深处渴望贴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潜在意识时刻传递着远离城市、走进田园的信息。乡村旅游为人们提供了回归自然的空间,让你感觉到乡土文化的气息,清新的空气,领略到自然景观的雄伟险峻、高大、庄重、神秘、秀丽和奇艳等丰富的美感,舒展人们的身心,升华人的精神境界。西南地区分布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最集中的地区。由于自然地理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与影响,西南地区大都交通不便,广大乡村地区受到来自城市的影响较小,自然社会环境变化不大,保持着浓郁的传统文化,延续着古老的生活方式,即原始的耕作方式、别致的民居、古老的农事庆典、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神秘的习俗、原封未动的自然风光、原声态的文化等,必将成为吸引城市人旅游的有力动力,也就自然而然地跳进了正在寻找一片旅游净土的旅游者的眼帘。任何一个小城镇的发展都是在特定的民族与时空条件下进行的,每个小城镇都有它独特的个性,富于地方特色的民居对当地自然地理气候有着良好的适应性,对当地的材料有着合理的运用,与缺少个性的钢筋水泥建筑相比,更贴近自然,更有利于生态平衡。地貌类型、气候条件和民族种类的多样性,构成了西南地区乡村类型的丰富性特征,内涵丰富的国酒文化、民俗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拥有着无限的挖掘空间。2006年9月,由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贵州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16个国家和地区共200名旅游专家聚集贵州,围绕“消除贫困、保护遗产、促进发展”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成为中央和省内各媒体争相报导的热点。据2006年12月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贵州省全年接待游客达4700万人次,同比增长51%,旅游总收入387亿元,同比增长54%。这些数据能够更清楚地证明和谐发展西南地区乡村旅游有着广阔的空间。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
一般说来,城镇化在地域空间的演化过程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是实体推进形态,另一种是功能推进形态,这两种形态都称为城镇化现象。前一种是传统的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城镇化;后一种是随着第三产业、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来临而兴起的城镇化,与产业化城镇相比,它强调功能服务,优化了城镇职能,注重了环境质量。在此前提下,小城镇的生活方式逐步向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转变。乡村集镇远离都市,保留有相对完整的传统文化和自然风光,可以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地域上表现为利用独特的旅游资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区域核心必然形成。随着旅游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此区域核心会不断扩大和完善,当核心规模突破量的规定后,新的小城镇就出现了。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镇化的建设。
四、城镇化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
城镇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集散地,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是大中城市。根据乡村旅游源的价值不同,则吸引和影响的城市数量是不同的,因此,一定数量大中城市的存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旅游者的可入性是关键,大中城市就是目前的交通中心,成为乡村旅游最初的客源集散地。西部地区气候适宜,旅游资源丰富奇特,吸引力很强,加上离中东部地区较近的区位优势,更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开发可以促进城镇化的进程,而城镇化的进程又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保障,开拓了空间。近几年来,国家投入了国债建设资金,用于加强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生了明显的外部促进性,小城镇建设明显加快,旅游地的城镇化已基本形成,构成了乡村旅游与城镇建设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
五、建议
而今,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旅游资源或景观的需求会不断增加,西部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存在着巨大的旅游潜力,是我国开发“回归大自然”旅游的热点区域。同时,也正是小城镇的发展良机。在促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还要抓住应注意的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借助国债投入的基础建设,尽快改善地区的交通条件,缩短景区与大城市或旅游客源的时空距离。
第二,尽量把旅游公共设施建在一个具有区位优势的城镇,以此辐射多个景区,提高城镇旅游设施的利用率,促进城镇的发展。
第三,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实现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实现和谐发展。
第四,加快《旅游法》的制定,使旅游业有法可依,理顺各种关系,百姓旅游才能消除顾虑,放心出游,彻底规范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