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浅析英语口语教学与交际能力的联系
作者:刘 娜
[关键词] 口语水平 交际能力 交际欲望 口语教学
一、我国学生的口语现状
在经济腾飞的今天,随着我国“世贸”的加入,许多行业急需各类高级口译人才。择业面试、外商谈判、同声翻译乃至出国访问都离不开英语口语。大学生、研究生毕业前夕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国企、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尤其是涉外机关和大型企业,如外交部、新华社、IBM公司、GE公司、PHILIPS公司等频频到各重点高校择贤纳才,而这些单位首先需要毕业生通过的就是英语面试关。
就学生而言,尽管受到了经济大潮的冲击, 然而, 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英语口语仍没有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一直以来,学的就是“ 哑巴英语”,只能听,不能说,就算能说,说出来的也是结结巴巴、发音不准或是过于书面化,很不地道的英语。在更多的时候,能避免说英语就尽量避免。因此中国学生的口语一直是英语学习的薄弱环节,下面是笔者根据自己本身和其他一些资料对影响口语学习的原因分析:
(一) 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1. 学生的自卑心理。由于学生英语口语练习机会少,口语能力较低,怕犯错误,因而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又往往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紧张和焦虑。另一种是学生惧怕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嘲讽,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焦虑。无论哪种焦虑的心理都会成为口语水平提高之大敌。
2. 学生的过关心理。自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推行以来,一些学校把学生四、六级通过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所以许多学生寄希望于60分“万岁”,而不注意口语能力的培养。不过现在教育界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四、六级的改革也体现了这一点。
(二)言语环境问题。
在我国,英语口语环境除课堂之外,其他使用英语口语的环境很少。这种状况是我国目前英语口语学习的不利因素之一。就本人所处的地区来说,虽然现在大家学英语的积极性很高,但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或者说受传统英语学习的约束,学生并没有养成一个随时随地说英语的习惯。在45分钟的英语课上,老师用英语授课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学生能开口说英语的时间又有多少?有多少学生的家庭有英语环境,有多少学生的父母懂英语,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或被动接触英语的机会又有多少?我想,这种状况在中国并不是个别现象,而这也是我国目前英语口语学习的不利因素。
二、交际能力
1. 交际能力的真正含义。“交际能力”这一术语最初是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well Hymes)提出来的。从某种意义讲,它是对本世纪50年代末美国转换生成语言学家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能力”概念的一种修正。需要强调的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并非处于同一个层面,前者高度抽象,后者则侧重于实用性和操作性。交际能力不是对语言能力的补充,更不是对它的否定。现在看来,必须对交际法的根本——“交际能力”有一个较全面较正确的认识。本人认为,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语言、修辞、社会、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包括一个人运用语言手段(口头语或书面语)和副语言手段(身势语)来达到某一特定交际目的之能力。英语的口语教学应该针对上述四方面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不应该有任何偏废。
2. 口头交际的特点极其规律。Bygate(1987)在分析口语功能时,将口头交际分为两类,一类是惯例性交际(routines),一类是协商性交际(negotiations)。基于Bygate的研究,David Nunan(1981)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生活常识,文化期望心理等),信息性谈话由于谈话目的的明确(或表达某种实质性的内容,或传递具有建设性的信息),其谈话模式相对来说比较固定,谈话双方的地位和身份也比较明确,因而具有很高的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相比之下,交际性谈话反映某种社会关系,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和文化信仰的差异性,此类谈话比较难以预测。Nunan 还指出,可预见性取决于许多因素,既与语言本身有关,又与谈话的情景(谈话者情况及其相互关系,交谈的主题)有关。如果从话语角度分析,可预见性还与言语类型(genre)相联系。每一种言语类型都具有其语言特色和结构特征。必须指出的是,言语类型是受文化和社会因素决定的,它不是封闭性的而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新的言语类型在不断地产生。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口头交际实际上是由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构成的交际连续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说来,会话由话语构成,是一个动态性的话语转换过程,有一定的规则。参与会话的双方并不是信口开河,随意乱说,他们必须遵守合作原则(coorperative principle)。口头交际的另一种形式独白(monologue)也有一定的章法可依,它具有容易辨认的言语类型和独特的语言特点及内部结构特征。这一切对外语教学来说,无疑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口头交际还有它本身的特殊之处,主要表现为人际交际的难以预测性,其原因当然跟文化因素有关。
三、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研究外语学习的理论指出,学生在操目的语进行交际时,常会由于交际者缺乏某一特定的语言表达手段而需要利用其他交际手段来保持交际渠道的确畅通,这一补偿手段就是Ellis所说的交际策略知识。
David Nunan在研究了有关学习者在课堂上练习口语活动后指出,学习者若有较强的交际欲望会加快其语言学习的速度。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习者的交际欲望呢?一般认为,由于口语教学出发点的不同,有两种交际性互动活动(communicative interaction activities)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训练口语的主观能动性。一种练习,它的出发点只是达意 (get meaning across),能够用目的语将所指的意义传达清楚即可。这种练习活动一般有四种基本的练习形式:①社交性的套语和对话(social formulas and dialogues)。②社团型任务活动(community-oriented tasks)。③解决问题的活动(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④角色扮演(role play)。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练习形式可操作行强,按照实际情况或单独使用其中的一种,或结合几种进行练习,均能够较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交际能力。这类练习活动可称为交际运用练习(exercises in communicative performance)。另一种练习,其出发点是得体地交际,其中包含许多与文化相关的信息——社交互动式规则,此类活动我们可以叫做培养交际能力的活动(activities of 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四、对我国英语口语教学方法的一些探讨
口语能力虽然与听读写译不无关系,但它毕竟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能力,有其自身的深度和广度,因此口语能力的培养必须按自身的规律进行。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我国的口语教学实际,现提出几点意见供探讨。
1. 我国的英语口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交际策略能力。
2. 应打破汉语教学忽视口语能力培养的常规,使之尽早与英语口语教学接轨。
3. 应尽早地给学生传授有关的口语学习和交际理论以及有关英语社团的社会文化习俗知识,使学生较早地熟悉口语交际常规,从而自觉地遵守交际规则。
4. 应注重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尽可能地教些交际套语,使其在表达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应付自如,以免出现尴尬局面,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5. 要积极鼓励学生开口讲英语。在处理正确性和流利性的关系时,原则上应二者并重,但从实际来看,要改变我国目前的外语教学现状,当务之急似乎应以流利性为先。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 & Hasan,Rugainya:1976.Conhesion in English.Langman,London: Longman:21-22.
[2] Nunan,David,1991,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Prentice Hall,International (UK)Ltd.
[3] 陈劼.课堂焦虑感与口语水平的关系.山东外语教学,1996(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