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浅谈民族声乐演唱的风格特色
作者:崔 蕾
一、民族声乐作品风格的多样性
我国民族众多,五十六个民族有超过五十六种的语言,每个民族都有呈现其语言特色、习俗特色、地域风貌特色的个性突出的作品。有歌颂爱情的,有赞美家乡的,有讲述百姓生活的等等, 曲目可谓浩瀚无边、丰富多彩。
山东这片古老的土地有着非常灿烂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孕育了包括孔子、孟子在内的一大批历史名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声乐作品种类繁多,风格也充满浓郁的地方特色。如临沂地区的《沂蒙山小调》歌词朴实生动,曲调婉转悠扬,不仅生动展现了沂蒙山区秀丽风光和沂蒙人民善良淳朴的品格,更象征着沂蒙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憧憬。它与沂蒙山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在全国各地广为传唱,而且走向世界,被联合国亚太地区教科文组织评为优秀民歌。
众所周知新疆是维吾尔族的主要居住区,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轻巧、优美,以旋律的轻盈、快速多变为主要特点,反映了维吾尔族人开朗乐观的性格。新疆维吾尔族民歌《一杯美酒》,旋律轻巧充满律动感,节奏欢快,它把爱情比作美酒,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还有《达板城的姑娘》这首几乎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以乐观、欢快的音乐语言传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心上人的感情。
云南是多民族文化产生的摇篮,被誉为“歌舞之乡”,“音乐的海洋”。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形成了云南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创造性的民族文化,为世界保存了一个绚丽罕见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民族音乐不仅资源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各个民族的民歌中都有叙事歌、山歌、小调、情歌、儿歌、劳动歌、舞蹈歌、风俗歌,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小河淌水》就是云南民歌中流传较广的一首声乐作品,其歌词纯朴,意境悠远。
这些歌曲都与其地域、习俗特色相溶合,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旋律悠扬、朴素,曲调优美,歌唱朗朗上口,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瑰宝。
二、民族声乐演唱风格的多样性
我国声乐作品作品风格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在民族声乐演唱时也必然呈现演唱风格的多样性,这样才能使演唱风格与作品风格相吻合,达到作品与风格的高度统一,给听者以较高的艺术享受。
我国声乐教授万昌文对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曾说过,“要唱好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就需要用民间音乐的风格和唱法,这样,即使创作歌曲,唱出来同样有民族风味。‘无古不成今’,祖先传下来的东西,你首先要继承,并把它消化,然后你再来创新。学习过民间音乐的人,唱出的东西表现力就强。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首先语言是很重要的,它左右曲调的进行和风格的表现。同一首民歌,不同省份或地区的民歌手用自己的方言,可唱出不同的味道来,这就是语言的作用。其次是地方演唱风格和装饰音的唱法等。如果不掌握这一点,民族声乐永远不会有民族特色。”
汉族是人口最多的民族,各个地区都有其不同的演唱风格。东北地区的演唱豪放宽广,江南地区的演唱委婉清秀,陕北地区的粗犷嘹亮。如“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味,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其节奏自由,纯朴大方,高亢悠长。句式结构非常特别,一般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也可不换。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艺术手法上多用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演唱陕北地区声乐作品时,就一定要根据当地地方特语言、风格特色和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去演唱。
蒙古族是一个质朴、豪爽的民族,蒙古族长调这一具有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以它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这个民族的历史,表达着草原儿女独有的深情。千百年来,草原上的人们用长调歌唱生活,赞美自然,抒发胸怀,祈祝未来。“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蒙古族复音唱法潮尔(chor)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种“喉音”艺术。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因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再如我国著名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中《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这一唱段,它以山西民歌和山西梆子为创作的主要音乐素材,结构与梆子慢板—快板—花板相似,演唱时要借鉴戏曲“紧拉慢唱”的特点,唱出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试想如果用美声唱法意大利语去演唱,恐怕就很难把我们民族风味的特色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