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特点与教育管理对策

作者:杨登山 王立明




  [摘要] 高职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消极因素不容忽视;心理总体稳定健康,心理压力和困惑较大;学习目标明确,但存在动力缺乏现象。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确立正确理念、抓住工作中心,采取根本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转变教育模式。
  [关键词] 高职 学生思想学习特点 对策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重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将进入大发展时期。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新的群体,研究分析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对提高学生工作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促进高职教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准确把握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特点,提高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为准确了解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等方面的特点,自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个别谈话、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连续组织了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实际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等方面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思想主流积极向上,消极因素不容忽视。
  从总体上看,高职学生思想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政治取向比较正确,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注意行为的规范,有一定的法纪观念,关心学院发展,展现了良好的大学生风貌。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高职学生中也存在一些消极思想,如在政治取向方面,有的学生还不能确定自己正确的信仰,对时事政治不够关心,对爱国主义和要求入党缺乏正确的理解;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有的学生讲究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不能正确理解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在道德、行为与法纪观念方面,有的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不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对学校纪律和国家法律的严肃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处事缺乏理智。
  
  (二)心理总体稳定健康,心理压力和困惑较大。
  面对一种崭新的高等教育形式,大多数学生具有既来之、则安之心理,注意心理品质的调适,能够积极适应高职教育生活。但是,有些高职生,他们不愿接受纪律的束缚,不愿听师长的唠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与本科生比,感到自卑;面对高额的学费,感到苦恼;面对“高职”两个字,感到迷惑;面对将来的就业,又很迷茫。基于以上心理,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社会的肯定,学校的关心,老师的爱护,另一方面又往往对学校吹毛求疵,遇到问题容易走极端,甚至用破坏性行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发泄自己的不满。
  
  (三)学习目标明确,但存在动力缺乏现象。
  从调查看,高职生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定位,能够重视素质的培养,学习态度、动机比较端正。特别是,他们重视职业技能的训练,重视实践环节锻炼,能够把业余时间用在读书学习和实践上,到二年级有60%以上的学生报名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到毕业前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另外,高职学生提高学历层次的愿望特别强烈,到三年级,有40%的学生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有的专业(特别是就业较难的专业)报名参加专升本考试的学生超过90%。同时,我们也看到,有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方法不对,不大适应高职教育的学习生活,成绩较差。有些学生考入高职院校,觉得与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差距较大,因而不安心在校学习,有的想退学,有的混文凭,他们生活茫然,不能合理地支配和安排自己的时间,结果把许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上网消遣、电话聊天、在宿舍睡觉、打扑克等无聊的事情上。
  分析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有家长、学生对高职教育认识不够和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等等问题,还有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不得力的原因。
  
  二、确立新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针对高职学生思想学习特点,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确立正确理念、抓住工作中心,落实根本措施、完善工作机制、转变教育模式。
  
  (一)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家长、一切为了社会”这一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掌握自己就业的本领,担当为家庭服务的责任,做出促进社会发展的贡献。在学校生存竞争激烈的今天,学生:学生的数量和质量、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成为高校赖以生存的真正基础。在人们市场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在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较高的形势下,在高等职业教育刚刚起步、条件比较薄弱,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还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学生家长拿出家庭收入中的很大一笔钱来给孩子上大学,要求学校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更好的管理、更好的服务,有更高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因此,只有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家长、一切为了社会”的办学理念,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达到学生、家长、社会满意,才能赢得学生、赢得家长、赢得社会,树立好的声誉。也只有树立好的声誉,才能促进学校发展,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二)狠抓学习教育和学风建设这一中心。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要大力宣传高职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高职教育的认识,正确认识当前就业的形势,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增强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紧迫感、自觉性和目的性,激发学习动机,在校安心学习、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要引导学生确立以就业为导向,以基本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社会实践为途径的学习模式,首先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基本素质,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从事各种职业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职业实践和技能训练,就业初期不拘泥于一种职业的选择,争取创造一番事业。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端正学习观点,提高学习品质,正确把握学习生活,集中精力主动学习,最终达到学会学习。要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管理,完善激励学习的政策,特别是加强上课考勤、考试纪律和学籍管理,端正学习风气,引导和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三)落实全员育人这一根本措施。
  坚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首位,从根本上讲,是坚持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首位,因为教职工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者。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师德教育是核心,因为师德是教职工整体素质的基础与根本。师德建设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师德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社会道德建设有着巨大的示范作用。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靠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靠人格上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教科书,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深刻的、长远的影响。
  坚持全员育人,是学生工作的根本措施。办好一个学校,良好的物质条件是基础,严格的学校管理是保证,但根本在人,在于人的责任感和扎实工作的精神。学校的每一名教职工都是教育工作者,都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都要落实“育人”的职责。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如果我们不能时时刻刻想到育人、做到育人,就会忘却自己的育人职责,失去在学生中作为教育者的权威。如果各部门、每一个教职工在育人方面职责不清,不能相互协作,就会造成学生工作的被动局面。因此,树立育人的责任意识,增强全员育人的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四)完善学生工作的三个机制。
  1. 建立学生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四个环节工作法”,凡学生工作的各项事情,都要根据各部门、各岗位的分工职责,明确负责部门和负责人员、明确责任要求和完成时间,干好干孬有明确说法,并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与考核结果和奖惩挂钩。同时,对学生工作中的重大失误和责任事故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哪个部门出了问题,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有关部门党政负责人的责任。
  2. 建立学生工作信息畅通机制。加强校领导及各部门与学生的沟通。实行校领导联系系部制度,设立校领导电子信箱,校领导与分管部门每学期组织一次与学生工作有关的调研活动。学生工作各职能部门建立工作信箱或热线电话。全校各单位都要通过多种渠道沟通与学生的联系,广泛征求学生及学生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对他们提出的问题限期给予答复和解决,对学生工作的重要事项要及时、限时办理。对学生中的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妥善处理,力争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3. 完善学生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学生勤工助学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公寓管理中心、社团活动中心、就业指导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后勤服务中心、饮食服务中心、110报警中心、网络中心和医疗中心建设,各中心明确管理人员和职责、配齐服务设施、扩大服务内容、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实行承诺制和监督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保证学生工作经费投入,重视现代化学生工作设施、设备、场所、基地建设,不断改善学生工作的条件。
  
  (五)实现学生工作模式的三个转变。
  1. 变粗放式管理为规范化管理。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管理不严、要求不细,学生行为不规范现象,这是一种粗放式管理模式。高校学生管理,也要强调从基本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入手,教育学生首先做一个文明的公民,再成为优秀的大学生。为此,要健全完善的学生工作制度,实行严格的检查管理措施,做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形成学生规范的行为。
  2. 变滞后式管理为预测性管理。学生工作要克服以往靠“堵”、“补”、“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等滞后、被动的管理方式,积极了解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的实际,把握学生工作规律,进行科学预测,提高学生工作的预见性和超前性,做到预先有计划、有准备,防患于未然,保证工作的主动性。
  3. 变封闭式管理为开放式管理。
  怕学生出问题,因而关起门来办学,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把学生工作放在国际、国内大环境的背景中去考虑,主动顺应世界潮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要明确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变教育、管理为教育、管理、指导、服务相结合,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锻炼,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培养探索精神、实践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造就不拘一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