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班主任德育工作管见
作者:顾井莲
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呢?我认为首先要讲究一个原则:即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热爱学生是指班主任具有强烈的爱生情感,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去培育学生,体现“师者父母心”的无私胸怀。与此同时又要注意严格要求学生,要果断地对他们的不良行为作出迅速反应,不能姑息迁就,要防微杜渐,以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热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完美结合,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多渠道进行的,要发挥各处的功能,并互相渗透,形成合力,才有可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为此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要在开好传统主阵地班会与主题班会的同时,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用班主任的影响力,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情操
班主任要比一般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和时间多得多,他的影响力也就大出许多,这种影响力可以发生在学生思想、道德、政治、文明行为、心理素质等领域。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求班主任积极创造和利用一切教育机会。高一时,我组织了一次课外活动,大家都在校园中的草坪上席地而坐,我注意到草坪较脏,用不经意的样子侧身把草坪上的一块糖纸随手拾起放入自己的口袋,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开展活动。这时,围坐的同学发生一阵“骚动”,大家“东张西望”,各人身边的草坪顿时青翠了许多。活动结束后,草坪上活跃着几个身影,原来是我班同学仍在清理草坪。从那以后,“卫生循环红旗”便驻扎在我班教室。诚如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所说:“班主任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对某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出来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班主任很有威信,那么他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
二、用良好的班风,春风化雨般滋润学生心田
班风是班集体在情绪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是班级特有的一种风气。优良的班风是一股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力量,马卡连可曾经指出:优良的班风对促进全班同学思想行为良性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高二时,我班来了一位插班生,他的生命活力不像他的长相那么憨厚,常在不该爆发的时候却显得很亢奋。此前我班已形成一种不协调的音符,我跟全班同学都感到有点不适应。于是我组织同学讨论,同学们都认为学校把颇具“知名度”的该同学安排到我班,本身就是对我们班风的考验,如果不负责任推出去的话,那么不但有损文明班级形象,而且对他本人伤害更大。于是决定用我们文明班级的“春雨”来滋润他干涸的心田。在日常生活中,让他意识到在校内是我们班的学生,在校外是我们班的一个形象。让他认识到每一个人的行动都要对集体负责。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公益活动中,他不小心打碎了一块玻璃,却为了让对方感觉到我们的优良班风,从总务处悄悄“取”了一块玻璃装上了。放学时,该生把一只信封交到我手上,里面有总务处补开的发票和一封短信:“老师,您还相信我是一努力向上的学生吗?请相信我,老师,我不会再给我们班级丢脸。”我把信的内容在班上说了。第二天我发现黑板报每日格言一栏出现这么一行字:玻璃上的污点擦去后,依然是清澈透亮的。我把这句话作了新课导入语,我看到该同学的眼中似乎有着一种晶亮的东西,眼神也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神采与信心。以后,这个同学逐渐转变好了。可见良好的班风是个大融炉,能使全体同学精神更加高尚纯洁。
三、在课外阅读中,用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除了平常的学校活动,观察和兴趣范围之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活动。我所说的智力活动,就是指学生的(课外)阅读。”在素质教育已从口号变成行动的今天,要用优秀的精神食粮去铸造一颗颗美好的心灵。我在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调查中,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不是我不愿看优秀文学作品,而是市场上多是我手中的这些不太健康的书。”从这句话里我们得到一个信息:学生还是能分辨出好书坏书。我定期到图书馆帮助同学们挑选读物(包括电子读物),并要求同学们就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开展辩论赛,很快地,我在同学们的读书笔记中发现了“白求恩、周恩来、孔繁森——”,这不但使我班“读好书,学好人”的活动开展得卓有成效,而且还带来了可观的“副产品”:同学们开拓了视野,阅读和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在与学生谈话中,用经常化、有序化诊断性的评语不断促进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
班主任对学生的品德评定也是促进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重要渠道。品德评定要求灵活多样,变一学期的总结性评语为经常化和诊断性,要让学生有改变陋习和形成良好习惯的时间。同时要注意每次评定的标准和深度应有渐进性,以便让同学们向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