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行为引导式教学法的应用

作者:孙国娟 史公国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全新教育方法,其特点是在教师的行为引导下,通过多种不定型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熟悉生活和学习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用、学会创新。
  为适应行为引导式教学的要求,我们试着对教材作了初步的调整:在家电专业中,电子线路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课比例已达到3:2;在机电专业中,选用了《电力拖动线路控制与技能训练》等实训教材,突出了教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为适应行为式强适应性和大流动性的要求,结合我们实际情况,通过课程设置的改革、优化,学校开设了电子技术专业,使学生能够学到相应的电工、电子、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满足学生长期发展的要求。
  行为引导式教学的第二个阶段为知识归纳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运用项目引导式教学法,即引入实践性课题,并确定教学程序。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并在仿真环境中熟悉工作过程,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对工作任务作出计划和决策;同时锻炼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达到行为引导式教学法的最终目标。行为引导式教学法的最终目标。行为引导式教学思想认为,职业行为能力由四部分构成:
  1. 专业技术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情况;二是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设想计划。利用理论知识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目标是能力的一种表现。
  2. 学生对工作方法、方式的选择能力。一是学生确定目标之后,利用知识信息并进一步搜集和专业有关的知识充实自己的能力;二是学生对所掌握的各种信息进行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和方式的能力;三是学生为完成工作有目的、有步骤制定工作计划的能力。
  3. 学生个人工作能力,使指学生就业之后在工作中应具备的综合能力。由多种因素构成:一是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当具备的责任感;二是能够具体的实施操作,不能眼高手低纸上谈兵;三是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知识,自我补充自我提高的能力。
  4.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学生在工作中互相帮助、协作的能力。学生在工作中,能否采纳新的思想和正确的意见,是一种能力,集思广益和犹而不决,固执已见和力排众议是需要社会交往能力作保障的。
  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主要是在行为引导式教学法的第二个阶段形成的(即项目引导是教学)。项目引导是教学可分为获取信息、独立计划和自我决策、独立执行、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估四个阶段。四个阶段的实施,既可体现在整个科目的教学,把教材分成若干模块,也可以灵活应用在具体的模块教学中。《电子线路》教材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即是一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针对应用性很强的实际问题,例如,放大器、电源电路、功率电路、功放电路等等,每个模块的处理都可以借用项目引导式进行教学。
  在每一个课题进行的过程中,教师都应该密切注意学生的学习效果,倾听学生意见,充分利用课题考核或测试,及时发现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的因素,并及时予以消除。凡是遇到课题训练进展不顺利、学生接受困难。或教学效果令人不满意等情况,都要发挥集体优势,在听取学生意见的同时,教师要充分合作,广开思路,大胆改革,及时分析研究,及时调整,及时采取增加课时或削减课题数量,重新讲解或加强训练等补救措施,以期完成课题教学任务,确保总体目标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