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英语测试方式改革的探索
作者:张春燕
为了提高现代化水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要实现科教兴国,一方面要靠全国人民艰苦的努力,同时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国际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地学习别国的先进经验。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就必须用到语言。而当今最发达的国家讲的就是英语,所以英语便成了当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尤其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之后,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中国对人才的需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将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上。未来世界需要的将不再是单一型的专门人才,而是立体型人才,即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这一需要的变化迫使英语教学进行改革。作为“准劳动者”培养基地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讲,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迫在眉捷,而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育的广大工作者也就肩负着重任,所面临着的挑战使我们以更大的责任心和更高远的眼界来反思我们的教学,以更大的热情来研讨、探索对策,以便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育能够符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要求,为提高“准劳动者”素质打下较好的语言基础。
二、《英语》试用教材的成功尝试
就我国的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的发展而言,无数的教育工作者通过他们的努力与探索,编写出了各种版本的教材,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育亦是如此,不断地创新改革。由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张伊娜老师主编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结合了江苏职业教育实际状况的需要,充分吸收了国内外英语教学和教材编写的成果和经验,在培养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方面可以说取得了一个大的突破。
教材本着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宗旨,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编写体制上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一是一改往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观念,注重语言综合运用技能的培养。昔日英语课堂教学往往以罗列语言知识为主,着重分析语法,而新教材突破了这一框架的束缚,重点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二是单元内容取材新颖,贴近生活,颇具时代气息。以第一册为例,题材涉及个人家庭生活、友谊、健康、食品、旅游、运动、节日、电影、环保知识,内容新颖别致,学生乐学乐用,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和交际能力。三是在教学形式的组织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针,听、说、读、写交叉使用。同时,教参又给了我们不少课堂组织形式的建议:有时以小组为单元,有时是双人活动,有时是个人活动,生动活泼。四是教材的编写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句型——对话——课文——生词——注释——练习”的编写方法。每个单元采用一课多型,在同一个主题之下,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项能力的培养,而与主题相关的词汇、短语在耳、口、脑、眼的相互作用下烂熟于胸。
新教材摒弃了旧观念,为我们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说编写者的宗旨在教学模式上得到了完全的体现,而为了达到这一宗旨,我们所采用的评估手段——测试是否也与之相匹配呢?
三、与《英语》宗旨不协调的测试标准
外语教学是一门实践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不是解剖语言,其核心是口语和书面表达而不是语法和不着边际的习题。外语教学是一种技能课,而不是满堂灌的讲解课,所谓技能,唯有“熟能生巧”。在我看来,外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技能培训的过程,与音、体、美专业极其相似,甚至与烹饪、驾驶有异曲同工之妙,关键就在于实践,而学生倘若不实践的话,那他们学英语就只能掌握一些信息,而不能驾驭信息的载体——语言,这就好比读小说的人很多而写小说的人很少,原因就于读者只记住了小说的情节,而忽略了小说所使用的语言。
语言是有声的,我们对于语言的感受首先是语言的声音作用于我们大脑,如果我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练习听、说,其结果是听不懂别人讲英语、无法与别人进行英语交流,那也就失去了我们的宗旨。而纵观我们的测试,虽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但仍然不能很好贴近我们的宗旨。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不是依旧墨守成规了?考试只是一些语言知识的罗列,充其量再加上少量的听力试题吗?随着时代的进步与要求的提高,英语教学观念、教学模式都得到了更新,而我们的测试标准,势必也应及时地作调整,倘若依旧使用传统的测试标准,那岂不是枉费了新教材编写人员的心血?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创新、探索,编写出了符合时代教育理念的教材,为培养学生的英语会话及交际能力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材内容透出一股清新的时代气息,整个单元紧紧围绕听、说、读、写;另一方面我们的测试标准则只是习题加听力,长此以往,会消减学生上实践课时的积极性,势必又会让英语成为“哑巴英语”,教育体制要全面改革,相应的测试系统工程也就应该变革。
四、英语教学中测试导向的改革探索
新《英语》提出了“双四”英语教学模式,每个教学单元四种课型(Listening,Speaking,Reading, Writing)体现了四种能力,也就是听、说、读、写,学习过程的四个环节,体现了认知规律的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掌握一种语言一般首先以说环节开始,听、说是认知的初级阶段,也是比较重要的阶段,那么在我们的测试标准中也就应当有所体现。那究竟应如何体现?还得先了解这两部分的要求。
明确了这部分的要求,我们就适应努力达到这一要求,努力的方向只有一个,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努力的途径很多,手段的选择与运用也很多。我们选择了一个较好理想的教学模式,而在评估测试学生的能力方面则有些不足。虽说由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测试标准要与学生的情况相协助调,我们承认这一客观事实,但我们不能停止思考,不能放弃信念,我们的作用应该是在现有学生的基础上坚持语言教学的规律和原则,努力追求最大限度和最大的范围的质量提升。
英语的基本语言素质标准就是“正确的语言、语调、流利、顺畅的语速和正确的语言结构形式”因而测试考核时应对学生的听、说进行全面考核,而且应是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的具体内容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①放英文单词的解释,要求学生选出与所听到的解释相符合的单词。②放课堂用语或对话,完成选择题。③放一段短文,要求听写其中的句子。④求学生用简单英语复述课文或是听到的短文的大意。⑤绕一个话题,诸如兴趣、爱好、家庭、旅游、职业等,交流十句话。
至于说朗读、阅读、写作、语法也都应有相应的考核制度。我们“读”的练习往往被“阅读”单一地代替,“朗读”的测试往往被斥于一寓,其实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一种有效途径,考核可以词、章两方面着于,对于学过的单词、词组要求能够准确朗读,对于未学过的词,要求能够根据音标准朗读,朗读的课文可以从课内外各取一篇。
当然我们考试也不能完全脱离笔试,毕竟语法还是得学的,书面表达在日常生活中还是需要的,可以通过少量的试题来进行测试。我们要把耗费在无谓地做试卷、讲练习的时间大胆地转移到帮助学生多听、多说、多朗读、多背诵的训练上来。这样的话,学生耗费的时间不一定会减少,教师在督促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也肯定会增加,而这样做的收获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不就可以取大限度地与所耗去的时间成正比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测试方式应作变革,为充分体现教材《英语》的宗旨,测试应由口试、笔试两部分构成,其中以听、说、朗读为主体,辅以少量的语法知识及书面表达的检验,以便提高“学以致用”的效率,提高口语表达的水平,提高社会交际能力,让学生适应国际化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