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试论思想政治课对中专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作者:梅书魁
[关键词] 思想政治课 中专 创新
国家“2010年”远景规划明确指出:“要改变培养人才的模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创新素质是人的最本质,最有积极性、创造性的素质,是推动社会发展最具重要性的素质。其中,中专的思想政治课由于其自身特点及德育性质,在创新教育中发挥着其它课程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确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教育目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世代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世纪之初,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迅速、科技创新的快捷,证明了江泽民同志的创新思想的远见卓识。美国曾经因为计划型教育不适应市场型经济产生重大的社会问题,于是发起了教育体制创新运动,使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迅速提高。因此,从世界范围看,纵观国家民族发展历史,谁创新,谁就前进,就发展;谁不创新,谁就倒退,就落后,就将被历史淘汰。创新如此重要,但创新的基石在哪里?在教育。国际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贮藏其中》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新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遗憾的是,对于德育功能较强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填鸭式、满堂灌,极大地消磨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所以,如何把创新教育落到实处,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科学探索的问题。
二、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
创新是指主体(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所谓“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工业为产业支柱,以稀缺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传统经济的新型经济,它以高技术产业为产业之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因此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知识经济本身是以知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快速交替甚至迅速膨胀为特征的经济形态,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例,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之快令人膛目。而知识、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新知识、新科技的推陈出新。由此可见,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的不断出现,恰恰在于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人的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从而实现更多的新知识、新科技的突破和创造。可见,创新依靠创造性的人才,而创造性的人才的培养无疑在于教育,在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的创新。离开了教育的创新,就无法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在于人才,知识经济需要的是一种新型人才,是善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经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而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学生只是分数和书本的奴隶,读好书就有了一切,读书可以做官,可以出人头地。孩子们只要好好听大人的话,就是乖孩子,长大把书读好就有出息,占有知识,循规蹈矩就是人才,显然这种人才观念已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树立创新型人才观念是知识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培养学生(包括中专学校学生)的创新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必然成为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三、中专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创新教育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创新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在学校教育中,创新教育是教师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各门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要求和创新教育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设置的各门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是思想政治课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着其它课程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江总书记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大体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的素质,主要体现为一个人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为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等等;另一方面是思想品德素质,它主要体现一个人道德品质、思想修养和道德境界的高低,体现为能否为人民服务,能否以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为重,能否有献身精神等等。思想政治课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地位,它密切联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精神动力,使学生在现代化建设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二)创新教育在中专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
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谓创新人才应该包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其中,创新精神主要由创新意识(包括创新需要、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体验、创新理想等内容),创新品质(包括独立性、坚持性、批判性、挑战性、进取性、合作性等个性特征)构成。
创新能力包括人的创新感知能力、创新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项内容。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创新精神是影响创新能力生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和主观条件,而创新能力的提高则是丰富创新精神的最有力的理性支持。在实践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呈现出一种互动的态势。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
2.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只有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中,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才能创造性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有着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活动机遇,学校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科学利用各种社会条件,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机会,教学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是学校教学计划的严谨性和有效性客观限制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展开。为此必须提高认识,统一认识。在科学计划的基础上,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更为丰富,更为有效,更贴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生活,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作用。
3. 开展研究性学习,重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而就比较枯燥。为使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变得丰富充实而又生动形象,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紧密结合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通过个人研究、小组讨论合作、全班讨论等组织形式互相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来开展学习。并对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出的真理性知识产生积极情感,养成一种日常学习习惯,产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甚至有所创造的积极欲望。
为此,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入手:①提供社会热点问题的素材,描述热点问题存在的特定情境,揭示热点问题的棘手之处,在给出社会热点问题的详尽素材之后,激励学生发挥个人智慧,运用所学的理论,提出综合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或描绘出解决困难问题的基本模式。在此过程中可使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进而提出战略式或战术式的解决问题的方略。②提出客观要求,就某一社会领域问题,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选题,作为社会实践的内容,进行社会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经过科学整理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鞭策学生关注社会。
要而言之:当今时代,创新已成为一种时代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创新人才,教育负有重大使命。
中专学校是培养我国劳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中专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将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人才保障。所以在中专学校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比在其它普通学校实施创新教育具有更重大和直接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江泽民.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会见科技界人士的讲话[R].1988,1,24.
[2]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
[3] 创造性教育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