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浅谈职业院校体育教育与社会需求
作者:王世杰
[关键词] 体育教育 生存发展 社会需求
(一)职业院校体育的再认识。
当前对我国职业院校体育的生存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是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这不仅为职业院校体育的生存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高职体育的发展提供动力、指明方向。
(二)职业院校体育与职业社会需求。
我国职业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人才”。有位专家说:“同时也做体力工作”的知识工作者称为“技术人员”。 “应用型”与 “体力”两词充分说明了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是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的重要手段,当今社会发展已将体育与职业教育融为一体,两者都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三)社会需求是职业院校体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职业教育在不断改革中迅猛发展。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经济增长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劳动方式由密集型向集约型转变,社会需求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北京市的几个调查结果为例,“十五”后期的人才需求中,专业技术人员名列第二。发达国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到80年代以后仍然持续发展。如德国的专科大学学生数,从1980年的20万人到1999年的47万人;法国的高级技术学院学生数,从1980年的6.7万人增加到1996年的23万人;这说明了当前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
(四)行业的需求为高职体育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动力与方向。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面向基层、工厂、车间。工作性质是脑体结合,更以体力为主。主要面对的是生产第一线、服务第一线的工作。职业教育的特点,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这为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五)体育教育为社会需求提供了可能。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的人。因而,在体育教学中就可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针对未来工作实践需要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增加一些具有一定强度,一定运动量,一定难度而经过努力能达到的项目内容和练习方法。如对电子系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身体及手指手腕灵活性方面内容,机械系学生多安排一些抗大强度、抗疲劳、超强耐力的练习内容;又如对石化系专业的学生多安排一些有效提高腰腹肌、手臂力量的内容。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又能为将来能顺利适应岗位工作提供身体条件。
(六)社会的需求为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条件。
现在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口超过50%,人们渐渐远离体力劳动,日常运动越来越少。另外,饮食结构的改变,工作环境的变化等因素造成肥胖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恶性肿瘤和心理疾病等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促使人们求助于体育、医疗。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政治家还是社会大众心理都不再对国际体育竞技寄予厚望。体育政策很自然地将重点转向提高大众身心健康的体育需求上,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促使经济发展。体育正处在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过渡时期。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在论人力资本投资时,把“延长公民的寿命和增进他们的体质”的保健措施列为人力投资的首位一样,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应把投资重点由物质转向人力,以提高国民素质为主,社会的需求为职业院校体育教育提供了条件,指明了方向。
(七)职业院校体育应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
不断改进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方式,应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能力的整体健康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而出现的务实趋势;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劳动者的使用效率,延长劳动力使用年限,降低劳动力培养成本,提高就业率,增强竞争性,从而推动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体育作为培养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教育手段,既要注重增强体质的近期效益,又要着眼于将来对“享受”和“发展”的需求,以达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社会功能,为社会服务,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质、高尚情操、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健壮体魄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厚成,邹继豪.体育科学[J].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