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为技校教材建设进言

作者:高 睿 张荣高




  技工学校劳动版教材经过多年的使用和改进,已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基本能够满足各级各类技工学校的教学需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技工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专业学制不断变化,对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建设也应紧扣时代脉搏,不断改进,以更好地适应技工学校的教学需求。
  
  一、近几年技工学校的办学状况
  
  1. 教学重点各有侧重。
  近几年来,随着各级给学校的迅猛发展,生源竞争日趋激烈,技校生源质量不断下降,文化素质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状,各技工学校都在探索和应用了分层次教学模式。即新生入学后,进行全面的摸底考试,根据文化基础的差异,分成高职升学班、常规教学班、技能教学班等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升学班强化文化基础、专业理论的学习,而技能班则以技能训练为主,弱化理论知识的教学。基础文化课教材经过几年的再版和改进,已趋向于更加实用。但对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来说,一年多的文化理论课的学习,无异于听天书,无异于浪费时间。
  2. 学制设置更加灵活。
  对于技校的培养目标,国家虽有明确的标准规定。但各学校为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在培训层次、专业设置、学制年限等方面都有着较大的灵活性。当前,技校招收的常日制学生,既有四年一贯制的高级工,也有二至三年制的中技工,也有一年制的初级工,还有三个月到半年的短训班。而技校教材对大多数专业来说,却只有一个版本,难以适应多样化的教学要求。
  3. 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校都在探索和运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融为一体,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一体化”教材,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推广受到限制。
  
   二、对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 编写一套少学时基础文化课教材,以适应不同层次教学班的需求。
  现行的基础文化课教材基本能够满足常规教学班、高职升学班的教学要求。针对技能班、初级工、短训班的教学,建议编辑一套少学时的基础文化课教材。比如,将语文、政治、英语整合成一本人文素质教育读本,同时融合进地理、历史、国学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将数学、物理、化学整合成一本科技素质读本,同时融入当前最新科技内容,以服务专业课教学和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为目标。该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以服务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为己任,少一些空洞乏味的理论推导,突出概念理论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应用。
  2. 编写一套模块式专业基础课教材,以适应系统不同学制年限的班级选用。
  当前的一些专业基础课教材,都是以系统专业理论为主线的一个体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对于以理论教学为主的高职升学班比较合适,但对于以技能训练为主的班级,则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技能教学班以技能教学为主,相对来说弱化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因此,建议开发一套专业基础课模块式教材。以一至两门主干课程为主,将其它课程内容融入其中。各教学班可根据基础不同、要求不同选择不同的模块来组织教学。
  3. 建议开发一套“一体化”专业课教材。
  传统的课程体系是,各专业有一至两门专业理论教材和一门生产实习教材。各教材的内容相互独立,自成体系。传统教学模式又是先理论后实践,各门课程的教学各自为阵,互不衔接。为此,笔者建议,以生产实习教材的课题为主线,构建一套一体化专业课教材。比如,对于车工专业,可按《车工生产实习》教材中课题为主线,分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在此基础上,将其它专业课的内容分解到了各模块中。同时,对一些学生难以掌握的抽象理论和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