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论练声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者:苏向丽
[关键词] 练声曲音乐教学重要性
声乐教学中关于歌唱的发声方法教学,其任务主要是教会学生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使自身的歌唱发声器官以及各部分机体的功能在合乎自然生理规律的基本状态下,具有适应歌唱所需要的各种协调动作和能力,并纠正歌唱者发声方法上的一些错误概念和不良习惯,从而获得纯净、圆润、明亮、统一的音色,并把它们运用到歌唱中去,成为艺术表现的有力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给学生量身定做一些“发声练习曲”作为训练声乐技术的材料,又当作从音乐基础方面教育歌唱者的素材,以此来磨练学生的歌唱本领。这些“发声练习曲”大多是一些歌唱家或声乐教育家们,在发声练习方法方面的经验总结。最著名的例如《孔空练声曲》、《西贝尔练声曲》、《阿勃特练声曲》、《斯皮格练声曲》、《晨声69声字结合练声曲》等等集等。它们一般来说篇幅短小、没有固定的伴奏声部,常以某种特定的音型或片断循环重复,是一种无词而用韵母、音节或唱名演唱的声乐练习曲,而又比发声练习曲更完整,常包含一定的技术课题,用以巩固和发展演唱技术。在声乐教学中演唱练声曲是科学、系统的掌握歌唱技术方法的主要手段与学习方式,是提高声音技术和嗓音训练的重要学习环节。
首先,练声曲有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的声乐基础学习与训练。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主张尽量采用成谱练声曲,因为一般通用的音阶练声曲短,没有完整的音乐构思,有关于音乐的各种技术内容容纳的较少,长期进行这种简单的练习,会降低、偏离对声音技术实质的要求,难以达到深入表达音乐艺术的目的。因为歌唱的声音只有在一个完整音乐乐思表达中,才能有深刻、丰富的寓意,才能准确、流畅的表达音乐内容,体现音乐的感染力,起到深化理解、启发人的教育作用。这个意义远大于单纯、空洞的声音训练。所以合理的多采用成谱练声曲,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其次,演唱练声曲有利于学生掌握一些难度较大的歌唱技巧。
我们所见到的声乐练声曲大多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每一首练声曲往往都是侧重训练某一歌唱方面的技术,如《斯皮格高级声乐练习曲集》中,我们会发现有专门针对连音、顿音、颤音、切分音、符点音、三连音的等等的技术练习。又如石惟正老师所创作的《晨声69声字结合练声曲》,对于学生的咬字吐词等技术练习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在美声学派中也常以不同的曲调、不同的节奏的练声曲来训练各类型的歌唱者的连唱技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声音上的某些倾向给予足够的重视,拿出一定的时间对这些技术难题作专项的练习。长期有针对性地进行这种练习,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歌唱技巧,发展自身的声音潜质。
再次,练声曲有利于培养歌唱者的情感表现。
声乐练声曲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属性,具有完整音乐内容、结构,目前对它的研究与分析更接近于歌曲,如我们常用的《孔空练声曲》大都乐思完整,因此每一首练声曲都包涵着一些作者的情感。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提醒学生根据声乐练声曲中速度、力度、渐强减弱、连线、顿音等等表情记号的提示,努力地调整好声音上的细微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来表现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不能练声的时候只是单一的练声,而应该时时刻刻地对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教育,因为音乐的情感表现是无处不在的。这样的训练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进行,就会增强学生声音的表现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了对音乐的敏感性,使他们在所唱的歌曲中没有很多的说明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歌曲的风格特点以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塑造音乐形象。
最后,练声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师者的最高教学境界是“授人以渔”,而不仅仅是“授人以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练声曲大多是旋律优美、节奏富于变化的,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因而相比那些简单的练习而言,更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当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时,他们就容易抓住发声练习中的闪光点,并把这些瞬间的感觉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达到教师的“授人以渔”的目的。
总之,练声曲在声乐教学中是训练学生歌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正如大师托西曾说过的:“训练学生首先要从学习练声曲‘Solfeggio’开始”。
参考文献
[1] 石惟正.声乐教学法[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
[2]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 徐小鼓.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