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4期

体育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作者:荆 强




  [摘要]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本文就体育教学过程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互相尊重与理解,加强沟通;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尊重学生人格;不断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体育教学师生关系合理构建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两个主要角色,在教育社会学者看来,他们之间体现了一种互动关系,即师生关系。体育教学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传授学生体育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质,发展运动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拼搏共同付出,也共同分享体育运动带的快乐。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师生关系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体育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尽量避免学生在体育课上“身顺心违”和“厌烦抵触”的现象的发生,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一、互相尊重与理解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尊师爱生”,这四个字兼顾了师生双方。身为人师,教师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理解他们的追求、情感、兴趣、爱好与需要,永远记住自己的工作是因有学生存在而存在的,从“尊贵”的虚假台阶上走下来,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则应尊重与理解老师为教育自己所花费的心血和所付出的劳动。师生双方只有相互尊重与理解,加强沟通,才能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所处的位置和所承担的任务不同,出现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就需要师生双方都自觉的运用道德手段加以调节。作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应先端正思想,热心地关怀每一个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冷静、公正、合理地处理。若是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认真分析,只就形式外在表现加以处理,主观、片面、不公正,甚至体罚学生,就会加剧师生间矛盾,导致教学失败;若是对待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认真检讨自己的缺点,一味指责学生,教师势必失去威信,让学生反感,产生不好的教学效果。一个善于自省的体育教师,应本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以一个教学指导者的角色,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包容学生范的错误,耐心细致地处理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必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乐于参与,以极大的热情上好每一次课,从而保障了体育教学质量。
  
  二、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
  
  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价值观在教师工作中的体现,是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关键。在现代社会里,教师与学生应当是平等的。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也有学生的人格。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学习成绩是好是差,道德是否有缺陷,他的人格都应该受到尊重。—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就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即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如:有的学生描写他们的体育老师是:“冰冷的心,古板的脸,刻薄的眼”;有些体育老师不仅吝于给学生微笑,而且经常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和变相体罚学生。于是,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信心,乐观豁达的态度,创造力等,往往就这样被泯灭了,甚至造成师生公开对抗。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自我意识的要求和能力显著增强,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角色,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无差生观”,要相信学生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要发自内心地爱护学生, 教师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才能快乐学习,积极锻炼,健康成长。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中,掌握技能,学会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
  
  三、不断开展教学研究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体育教师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学习,不断进行学术研究,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保持对学问的兴趣,有利于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心理,有利于授课内容的丰富和更新。教师应认识到“只教不研则浅,只研不教则空”,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真正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教学上来,这样才能逐渐形成有自己独特教学风格,有较高教育理论水平,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研究应突出以下几点:一是要求体育教师认真备课,尤其认真对待每一个示范动作,它是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每一个精湛的示范动作都是教师的无声语言,它说出了体育教师对学生全部的“爱”。这每句无声的话语都凝结着体育教师的汗水和辛劳,所以它能够很好的启迪学生的心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课堂上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态度认真,练习时不怕累和苦,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上好每节体育课。二是要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学生的进步应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增加以及感觉→理解→创造的思维递进上。三是给学生选择的权利,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身体活动外在表现(技能)的因素除来自于学习者本人努力之外,其他因素(如遗传的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的不同)的影响很明显,因此体育教师应正视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次教学,加大个别辅导力度;再加上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为终生体育服务)和体育内容的相对可选择性(例如同样为健身既可以打篮球也可以打排球),因此应给学生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选择的权利。四是在信息时代,体育教师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能逊于学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既是师生关系,又是互相学习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同时也要真诚地向学生学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四、结论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障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过程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策略主要包括:师生间互相尊重与理解,加强沟通;教师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尊重学生人格;教师不断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