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如何上好习题课

作者:张荣高 袁崇福




  在技工学校劳动版教材中,课后都附有大量习题和思考题,多数教材还配有相应的习题册。笔者从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钳工工艺学》等课程的教学多年,在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上好习题课对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原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才能上习题课呢?笔者探索和运用了几种不同的上法,效果良好。
  
  (一)总结归纳讲授法。
  
  此法是上习题课的一种常用方法。它由教师唱主角,即由教师对课后习题进行全面的讲解,但应注意的是在讲解习题的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对该章节的内容回顾,对该类习题的解题思路进行归纳梳理上,防止出现仅为解题而解题的不良倾向,以达到巩固知识,加深理解,提高能力的目的。因此,运用此法时,首先要求教师在全面把握本章节重点内容的基础上,精选出有一定代表性和知识涵盖面的习题。其次,要求教师在讲授时,做到边讲解边回顾,边演算边归纳。或问或答,不拘形式,做到习题讲完,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也回顾完一遍,该类习题的解题思路也梳理一遍。并尽量使其成文、成表或成图,一目了然。一些以为计算为主的专业基础课,比如工程力学,运用此法上习题课效果较好。
  
  (二)见习观察制作法。
  
  此法是根据习题的内容、特点和要点,积极创造条件,安排恰当的见习观察或动手制作的环节,让学生到实践去寻找答案。这一方法适用于一些技术基础课或专业课的习题。这类习题源于生产实践,上习题课时,如果仅帮学生在书本上找出答案,或者由教师再把授课内容枯燥地重复一遍,然后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其效果可想而知。灵活运用此法,一则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则强弥补学生感性知识或实践经验的缺乏。譬如《钳工工艺学》装配与维修部分的习题,安排学生到现场去看一遍,远比让学生在教室内背一节课好。再比如,《机械制图课》中“补画三视图”的部分习题,由于同学们头脑中三维空间概念较差,习题处理时难度较大。在学习初期上习题课时,可安排学生准备好橡皮泥或者萝卜以及小刀之类的物品,让同学们对照已有的两个视图雕刻出立体模型,然后再根据立体模型画出第三个视图。运用此法,会使同学们在动手制作中逐步建立起立体概念。
  
  (三)错因分析会诊法。
  
  此法是让学生对一些题目的错误解法进行分析会诊,从而找出错因,以防故错重犯。这一方法让学生唱主角,适用于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计算题目。具体操作时,可先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尝试去做,要求其独立完成,以便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思考和发挥的余地。在此基础上由教师针对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解法或思维偏差故意设错。习题课上,鼓励学生对出错原因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据理力争,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会诊。教师应控制全面,掌握好火候,及时总结,一语中的,使学生恍然大悟,印象深刻,记忆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