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用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作文品格
作者:张晓伟 张富霞
针对这一现状,一些教师也作了很大的努力,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进行了改革,但是收效甚微。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只注重作文知识、作文技巧的传授,注重谴辞造句的教学,强调文笔通顺、语言优美 , 却忽视了学生内心深处真正的想法、情感,忽略了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的缺乏已成为制约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瓶颈。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才能充实思想,拓宽视野,才能在色彩斑斓的社会中以聪颖的眼光透视生活,捕捉、消化、摄取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把握其价值取向,这样才可能“有话可说”而且是感受真实、见解独到的“话”。这样的作文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所谓人文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一个能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人,就是致力于人性的形成、扩展和人性境界的提升,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语文是进行人文教育的主渠道。人类几千年璀璨的文化在语文教科书中有具体而充分的体现。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所蕴涵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思想,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充实学生人生阅历,陶冶和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一切都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然而然的受到熏陶和感染,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并能将其化为“源头活水”,运用于做人与作文,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从而使文章有较深刻的立意和较具体的内容,而不再仅仅关注是否写得生动、形象。
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点拨答题技巧,更要兼顾人文教育,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各学科应共同搭建人文教育平台,采取开放的、民主的教学方式,开展合作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进行人文教育,形成既相互独立又能充分渗透的教学机制。例如,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脱离不了相应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看法。各学科教师应通力合作,在人文教育的平台上,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辅导学生写成小论文,进行交流,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相应的历史、地理等知识,又受到了人文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也可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职业学校普遍设置了艺术类专业,又普遍建立了“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模式。逐步实行学分制,这为非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学习艺术类的课程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艺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门人文课程。它是人类文化的积淀和想象力的结晶,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的艺术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自身的人文素养的高低。20世纪蔡元培先生提倡的“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四育,较深刻地指出了“美育”即艺术教育具有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质的功能。职校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的为艺术类的课程或讲座,在艺术的殿堂上引导学生走进人文的世界,用人文的精神充实学生的心灵,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作文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