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浅谈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途径

作者:姜 新




  国家教委教育部一直在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素质教育。而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教师忙于找题,学生疲于解题,解题成为学习物理的主要内容,能否解出高难度习题成了学生能力高低的主要判断依据。这种把习题数量和难度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方式的做法,是导致教学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要从当前低效高耗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提高效率,我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有力工具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能力是主要途径。下面就这方面内容具体谈一谈我的体会。
  
  一、充分利用教材
  
  1.利用教材章头和课头的问题设疑,启迪学生进行思考。
  利用新教材在每章开头的几个问题对学生提问,能引起学生注意,从而启动学生动脑思考,活跃思维。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可以生动的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可以利用这些问题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带着问题去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从课堂知识中去找答案。教师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为课堂教学的成功打好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讲机械运动时把课文开头的小故事讲给学生听,问学生这位法国飞行员为什么能够抓住飞行的子弹,我们能不能抓住飞行的子弹?什么情况下才能抓住呢?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心理,进而使学生能尽快更好地掌握本课知识。
  2.教材的许多章节最后编入了“想想议议”。如果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讨论,能使学生在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扩展知识的应用,加深理解。
  例如在“透镜”这一节后面有这样一个想想议议:(1)图6-13是一个玻璃棱镜和射向它侧面的一束光。这束光通过棱镜后,从另一侧面射出的折射光线将向什么方向偏折?(2)凸透镜可以近似看作图6-14甲那样放置的棱镜和玻璃块的组合,凹透镜可以近似看作图6-14乙那样放置的棱镜和玻璃块的组合。你能说明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和通过凹透镜后发散的道理吗?这一连串的问题对学生来说篇幅大,数量多。可以引导学生依据物理知识规律进行分析,找出前因后果,将问题化难为易,各个击破,使问题的解决成为联系前后内容的桥梁。其想想议议的步骤如下:
  
  
  (1)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讨论:光线通过左侧面时如何折射?根据折射规律光线通过左侧面将靠近法线,再通过右侧面时将远离法线,最后比较得出折射后光线将靠近三棱镜的底边。
  (2)利用上面的结论,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当光线通过三棱镜或类似于三棱镜的两侧面时,光线将向底边靠近。
  讨论:把凸透镜看作图6-14甲那样,把凹透镜看作图6-14乙那样,光线通过这些小三棱镜或梯形棱镜,都将向它们的底边靠近,所以合起来就能知道凸透镜、凹透镜的性质。
  这样的“想想议议”产生的效应是多方面的: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对难度大的问题采取分割突破;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现象分析找到本质;三是对学生进行继续设疑启发思考。
  
  二、适当利用电教器材和多媒体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教得多,学得多,会得多,用得多。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提高教学速度,节省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进行教学,能够在短时间内展开事物运动发展的全过程,便于学生掌握事物的全貌,使学生对所学教材获得最充分的感知。这些媒体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变小为大,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便于观察、理解和记忆。科学实验表明:人们在学习时,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可见视觉和听觉在学习中起的作用最大。
  在现代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去获取知识。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去增加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感触,对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都有促进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把声音和图像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开阔了知识视野,创造了有助于学习的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感知教材,形成了鲜明的表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抽象的、遥远的、历史的或难以感知的事物,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科学的概念。学生学习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所获得知识能比较牢固地保留在头脑中,不易遗忘。在他们回忆所学知识时,生动的情景往往历历在目。在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种种范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前头脑里就有鲜明、生动、可操作的图像。如录音、录像教学媒体,可以为学生反复运用知识,训练技能、技巧提供便利条件。
  但是现代多媒体技术并不排斥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模式。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有的教师正走向一种“误区”,认为现代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每节课必言多媒体,而不去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撇开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授课艺术及课堂效果一味的去追求表面的“奢华”和“大容量”。结果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搞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所以,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要充分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必须破除“计算机迷信”,不可认为有了多媒体就是高科技。为算得上现代化的教学,所以就生搬硬套多媒体辅助教学,本无必要用的课堂教学也非用不可,结果一定是哗众取宠。不能置课堂教学于不顾,而应客观考虑传统方面的因素,如教师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等。也只有这样,才能指引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走向正确的道路,而不至于片面追求“让课动起来”,不顾效率,为“形式”而用。
  总之,提高课堂效率不是单由哪一方面决定的,而是由教学中的现代教育技术、现行教材等多方面共同决定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综合各方面因素,如教师、学生、教育手段等主客观因素;充分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钻研教材,发现其着手点和突破点,科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