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刍议

作者:李黎炜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进行正确的荣辱观教育,引导青少年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为一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道德发展、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一、荣辱观教育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将之概括为鲜明而精辟的“八荣八耻”,这既体现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怀和重视,又指出了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殊重要性。
  1.荣辱观教育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趋势的日益明显,社会经济成分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念正发生着多元蜕变,其突出特点是当代青少年对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混淆不清,呈双重或多重道德价值标准趋势,致使自身的荣辱观发生了改变和偏差。当代青少年爱国主义热情增强,政治意识弱化;物质生活需要增强,艰苦奋斗精神弱化;自主意识增强,责任意识弱化;竞争意识增强,诚信意识弱化;功利主义思想增强,理想信念弱化。凡此种种不良表现,不仅影响青少年的成长成材,而且还直接影响社会良好道德风气的形成。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直接针对和纠正了青少年美丑、善恶、真伪不分的情况,划分了是非的界限,褒扬了真善美,贬斥了假恶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引导青少年形成坚持正义、抵制邪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
  2.荣辱观是衡量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标准。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树立了新时期的道德标尺,是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重要标准。由于受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念客观存在着一些迷茫和困惑,他们到底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变得模糊不清。胡锦涛同志说:“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线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社会主义荣辱观简明而深刻地概括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社会应该倡导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为当代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尺度和标准,强调的就是一种“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道德标准,这是新形势下青少年规范自己行为的标尺,确立自己理想的航标,是青少年道德、价值观教育的现实标准。
  3.荣辱观教育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动力支持。
  荣辱观直接关系人的自尊心、进取心、羞耻心,也是人们是否具备道德与法律自律的基础。正如古希腊哲人所说:“如果缺乏正确的荣辱观,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做不出伟大的事情来。”社会主义荣辱观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为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动力支持。在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应使青少年意识到自己有过的不当行为,然后进行深刻的反思与悔悟,并在此基础上产生耻辱感,才能使之有积极向上的动力。“教之耻为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将“荣”与“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以荣辱观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
  
  加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要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1.把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纳入课堂教学,形成弘扬正气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加强青少年价值观教育。
  我们知道,学校教育并不是封闭式教育,社会上的各种观念和思想都会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本人的主观努力和学校的教育引导,但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因此,必须大力改善社会环境,努力倡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通过学校教育加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课堂教育是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的主渠道,要不断改进教育方式,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内容,使“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进班级、进课堂、进教材、进活动、进头脑工作落到实处。要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突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强化青少年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深入人心,进一步强化青少年道德、价值观教育,形成弘扬正气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要全方位、多渠道地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青少年,把“八荣八耻”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与教师队伍建设结合起来,与青少年实际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的“四入”目标,确保“八荣八耻”思想教育的顺利进行。良好的社会氛围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必须旗帜鲜明。因此,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大的社会舆论、一种强大的社会氛围,让美好的东西得到褒扬,让可耻的行为受到抨击。
  2.把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校园文化建设的多样化对青少年荣辱观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能克服教育过程的功利化倾向,易于青少年在校园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不但能强化集体意识、团队精神,而且还有助于集体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学校要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建设和谐校园,以健康、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推动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
  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有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要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就要具体到思想行动上,将坚持“八荣”、反对“八耻”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贯穿于自身的行动。
  3.把青少年荣辱观教育纳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在社会实践中培养青少年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是青少年生活的大环境,要加强青少年荣辱观教育,就必须密切联系青少年的生活实际,才能使教育内容为青少年所熟悉,进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让广大青少年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生产以及其他社会活动中,一方面可以使青少年在与社会的接触中不断加深对社会的了解,认识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另一方面又可以使青少年学到社会公德,增强劳动观念,锻炼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社会实践中体验自身价值取向的正误。
  总之,要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就要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生动具体的思想道德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加深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识和理解。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强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青少年把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客观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因此,从青少年发展视角去认识青少年荣辱观教育,青少年工作者和青少年都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3-5.
  [2]蒋耘中.青少年价值观探讨[M],2005.
  [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1.
  [4]姚新中.道德活动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