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删繁就简,创新实用

作者:徐秋梅




  [摘 要] 职高学生对文化课厌学情绪最普遍的是数学,大多数学生觉得数学课反正听不懂, 也就没信心去听,久而久之,感觉数学课机械、无聊,甚至数学教师也在这个氛围的迷宫中转。因此, 笔者认为职教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有所创新, 树立“删繁就简,创新实用” 职高数学教学理念才能使学生想学、愿意学、学有所得。
  [关键词] 职高 数学教学 创新实用
  
  职业教育学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只有将删繁就简,创新实用的理念时刻融入教学中,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实干意识的学生。
  
  一、删繁就简,创新实用的理念
  
  删繁就简,创新实用是指教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化简繁琐的内容,创造而产生某种崭新的思想过程。这里的新可以是新观点、新证据、新的研究方法、新的应用方法、新的研究角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学校,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
  
  二、当前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旧的教育思想仍然主宰着绝大多数当前职高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其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在培养目标上,重视传授知识,轻视能力发展,常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创造性和进取精神。
  (2)教学内容比较重视纵向知识体系,忽视横向联系和综合运用。
  (3)教学方法表现为注入式,满堂灌,重“教”轻“学”,忽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5)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忽视学生的主动性。
  然而,我国长期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职业高中教育还普遍存在着观念落后,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知识内容脱离现实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往往强调知识的量的积累,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并由此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重灌输,轻引导;重结果,轻过程,重复着一次一次的题海大战。绝大多数教师出于客观的(忙透了)主观的(不良习性)原因,不读书、不研究、不思考、死盯住教学的班级,不相信科学的教育方式能把师生从重负下解脱出来,因而难以走出“苦教苦学,学苦教苦”的怪圈。
  显然,目前重知识,轻能力,重结论,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的课堂教学现状不能满足这种多方位的素质教育的要求,需要对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与行为加以改造,这是新时期高素质学生的培养目标对课堂教学的呼唤。
  
  三、“删繁就简,创新实用”职高数学教学理念的运用
  
  (一)删繁就简,整合教材
   从教师到学生都要明确,职高开设数学课有着重大的作用。数学是学习专业课程的重要工具。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学习专业课程就无法进行。明确了数学的工具作用,教师的教学就会有的放矢,学生也就提高了学习数学的自觉性,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作用,端正了学习动机和目的。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处理好大纲、教材、学生实际状况的关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出与他们的内部需要和实际能力相协调一致的目标,重视解决好整合教材的适应性、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等问题。对于教学目标的拟定,应兼顾各方要求,综合处理,最终的归宿就是数学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就某一知识单元的教学而言,教师一般可将其划分为基本目标、深化目标与发展目标,做到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删繁就简,整合好教材。
  为了避免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烦躁情绪,在职高数学的教学中不必作过多的逻辑论证,而是把精力集中在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使学生学到数学的主干知识而不在枝节上做文章。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使学生真正学到了数学的精髓。
  (二)设疑疏导,创新教学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这正是课程改革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去寻找知识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常处于“愤”和“徘”的境地,唤起他们的好胜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这是创新思维培养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若问题过易,则不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若问题过难,学生无从下手,失去了信心,就不能使学生体验到发明、发现的乐趣。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以感知教材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例题、习题和公式,定理等知识点改编成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唤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生活,注重实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这就要求职高数学教学需要有实用性。
  而数学本身的高度抽象性、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决定了学习数学的枯燥,决定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所学知识得以与文化生活联系起来,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而且在应用的同时,使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得以巩固,数学价值得以体现。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和锻炼,相应地数学成绩也得以提高。
  
  四、结束语
  
  在“删繁就简,创新实用”职高数学教学理念下,教学过程的本质有了重大的改变,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种“化简、理解、实用和创新”的过程,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深化职高数学教学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入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高军.职高生数学课堂问题行为的分析与对策[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3.
  [2]卢爱云.删繁就简的教学艺术[J].小学教学研究,2006,6.
  [3]高琴.职高学生数学学习不良的成因分析[J].科技资讯,2006,10.
  [4]邹年容.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5]姜思敏.谈职高数学课堂的创新教学[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