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从迁移理论看汉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作者:叶海英
(一)代表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
代表学习指的是学习单个符号形成一组符号的意义。英语学习中的代表学习主要是词汇学习。词汇的代表意义是约定俗成的。学英语的学生在接触一个英语单词时,这个单词所代表的意义与具体代表物的表象之间的联系往往需要借助汉语这一中介才能实现。如对简单what一词的学习,用英语对what一词进行释义当然是可能的,但通过创设情景的方法,即使多次设问“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Li Ping.”或“What's this?It's a desk.”等,借助于母语使他们较快地准确地领悟该词的含义。即使大学生有了相当的英语词汇基础以后,也并非每一个生词都可以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词汇去解释或者通过某种直观教学手段来说明,必要的汉语讲解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或许这也正是每册书的生词表都配有汉语释义的原因。
诸如what这样的简单单词是词汇学习的最初形式,更抽象、更概括、更分化的词汇学习更需要借助汉英的恰当对比,使之以正确的形式纳入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如“我们学校有两千多名学生”这个句子,有的学生可能译为“There have more than 2000 students in our school”。这样的“Chinglish”译文正反映出他们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汉语知识对“有”的相关英语词汇的同化倾向。这时,我们若一味地通过多给例子的方式加以矫正恐怕是作用不大的。应当首先让学生正确理解汉语中的“有”,然后才有可能使他们不再犯这样的错误。“有”字在汉语中至少有九种基本意义[6]。英语中的“have”和“有”的第一种意义(表示“拥有”)等值。如:“我们有一流的实验设备”这句话可译为“We have the first-class experiment equipments”;而there be只和“有”的第二种意义(表示“存在”)等值,如“门前有一口井”这句话可译为“There is a well in front of the door.”上述例句中的“有”显然是表示存在意义,因此应用there be句型来翻译:“There are more than2000students in our school.”经过这样一番对比分析以后,再遇到有关“有”的句型,学生就不会混淆了。
(二)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在心理学上一般把概念定义为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的一类对象、事件、情境或性质。它是知识的细胞。概念学习是有意义学习的核心。奥苏伯尔指出,概念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方式。所谓概念的同化,指的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需要学习的新概念的关键特征,以促使他们迅速地理解和掌握新的概念。大学生学习外语时,他们的认知结构中的概念无一不是关于汉语的。因此我们就要利用他们这些概念,使对英语概念的同化尽快得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nature一词有这样三种常用含义:a.the whole world,esp.as something lasting and not changed by people;b.the qualities which make someone or something differen tfrom others ; c.one of these qualities。在教学这个生词时,若不借助汉语,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是非常困难的。若用汉语直接释义为:“自然界;特征,性质;天性,本质”,学生马上就能明白。而且借助于nature一词的本义“自然界”还可促使学生对汉语中的抽象名词“天性,本质”的理解,即“the qualities which someone or something gets from Nature”(人或物天生的特征或性质)。这样在遇到“human nature”这样的词时,学生就能理解为“人性”,而不至于把它译成“人与自然”。
(三)命题学习(propositional learning)
所谓命题学习是指对有意义的言语句子的学习。它要比代表学习和概念学习更为复杂,因为新的意义是在有潜在意义的学习课题与认知结构的适当观念相联并发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由于学生的理解往往是以原有观念为出发点的,所以他们对英语句子的深层意义(即潜在意义)的理解往往要和相应的在汉语中形成的观念相互作用才能达到。离开了这一点要把一个复杂的英语命题理解透彻不仅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往往也是不可能的。例如:“The guards couldn't have been watching very carefully.”句中couldn't have been doing结构表示对过去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否定推测,意思是“不可能一直在……”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卫兵们不可能一直都在仔细地看守着”。若用英语解释这个句子,要让学生理解准确的句义,并学会couldn't have been doing这一结构的用法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借助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的汉语表达,用母语进行讲解,然后再配以更多例句,就可以很容易地把这个语言点突破。
由上述分析可知,汉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是应当占有一席之地的。我们既不能因此承认“A foreign language must be taught by a native language”理论的正确性,也不能走向极端,认为大学生已经掌握了较为丰富的英语词汇和较为完备的英语语法知识,就要求大学生完全用英语进行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应当完全摒弃汉语,而要基于对大学生认知心理和语言规律的了解,恰到好处地利用汉语,发挥汉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Ausubel,D.P.Educational 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M].New York:Holt,Rinehart and Winston, 1968.
[2]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的理论(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2.
[4]何自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离格”现象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3,2.
[5]戴维·奥苏伯尔.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6]现代汉语词典[Z].商务印书馆,197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