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是在19世纪的俄国出现的一种影响较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在19世纪40—50年代,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处于深刻的思想矛盾之中。一方面,沙皇俄国已经腐朽不堪,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西欧资本主义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内在矛盾。民粹派的思想先驱们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寻找俄国的出路的,他们实际上提出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到60—70年代,民粹主义思潮在俄罗斯知识分子中形成了大气候。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特别是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社会民主党人对其进行了非常深刻的批判后,民粹主义思潮已成强弩之末。
民粹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俄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奥尔洛夫、杜勃留波夫以及拉甫罗夫、巴枯宁、特卡乔夫、克鲁泡特金和所谓的自由派米哈伊洛夫斯基、尤沙柯夫、沃龙佐夫、丹尼尔逊等人。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把俄国存在的村社制度和农民理想化,认为俄罗斯农民的某种共产主义天性与西欧社会主义运动的理想是一致的,因此俄罗斯可以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并且与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相比它更容易过渡到社会主义。
民粹主义主要活跃于19世纪下半叶的俄国,从60年代后半期到70年代初,民粹主义理论已经最终形成并一度占据统治地位。从广义上讲,它包括从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开始直到20世纪初这段重要时期,并且它和后来俄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之间存在着某种理论上的内在关联性,这和20世纪前半叶中国知识界对走俄国人的路的方向认同是基本一致的;俄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普列汉诺夫和列宁都曾经是民粹主义者,这又为民粹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某种便利。
民粹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推崇俄国的传统农村的村社制度,试图让俄国走一条非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因此他们在城乡之间有着明显的对立和褒贬倾向,他们美化俄国的农村公社和农民的生活,对城市里的资本主义深恶痛绝,视为和美好的农村相对立的罪恶的渊薮。他们的基本口号是“到民间去”,这个“民间”是有着确定含义的,不是泛指民间,主要是指俄国的广大农村。赫尔岑“相信俄国农民起码尚未感染欧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那些扭曲人性的都市恶习”。俄国民粹主义者“坚决地号召知识分子到农村去”,“到土地那里去,到农夫那里去!农夫需要知识分子……俄罗斯需要有知识的人组成的农村。那些走向土地的知识分子将为自己找到幸福和宁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