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圣雄甘地
甘地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于1869年诞生在印度西部的一个半岛上,他的家庭世代经商,属于班尼亚种姓(吠舍种姓的一个分支)。甘地年轻的时候忠厚老实,但并不是十分聪明。据说,他上小学的时候学算术的乘法非常吃力。小学毕业后,受当时流行的童婚习俗影响,他就在父母的要求下和一个与他同龄的女子卡丝杜蓓结婚了。婚后,他的学业受到影响,有的功课跟不上班,不得不留级一年。甘地虽然深受童婚之苦,但是他的妻子卡丝杜蓓对他十分忠诚,成为他的终身伴侣,对他后来的斗争事业帮助很大。
中学时代,甘地曾经结识了一个主张“革新”的朋友,他身材魁梧,他告诉甘地,吃肉大有好处,英国人之所以体强力壮,就是因为吃肉的结果。如果印度人都吃肉的话,将来可以打败英国。具有革新思想的甘地在他的感染下也开始吃肉。过了一段时间后,甘地内心里感到非常内疚,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父母都是印度教虔诚的素食主义者,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儿子养成吃肉的恶习。他在自传中回忆到:“吃肉是必要的,可事后欺骗父母比不吃肉更坏。所以当他们活着的时候,绝对不能再吃肉了。”此后,他便戒掉了肉食。在这个问题上,甘地表现出诚实坚毅的德行和极强的自我克制能力。
后来甘地去了英国,在那里发奋读书,结识了很多英国朋友。以后他顺利地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回到孟买,可出师不利,第一次出庭作律师就失败了。正当他在苦闷时,在南非的一家印度商行邀请他去南非协助办理一件大案。于是他欣然接受,决意去南非。他在南非度过了21个春秋。正是在这里他形成了“非暴力抵抗”和“坚持真理”的学说,并取得了初步实践的经验。21年后,甘地又回到了孟买,通过考察,他深知祖国人民的苦难和殖民当局的残酷,立志献身于民族独立事业,把广大民众从苦难中解放出来。为了给将来的斗争积蓄力量,1915年他创立了第一个非暴力抵抗的基地——“真理学院”。学院的目的是培养非暴力抵抗的骨干,民主独立运动的战士,因此,他要求每个学员都必须遵守11项誓言:非暴力、忠诚、禁欲、贞洁、不偷盗、不贪占、参加劳动、自产、无畏、容忍和敬神。
后来甘地领导了3次印度全国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造成了极大的声势,动摇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最终在1947年迫使英国退出印度,承认印度独立。
甘地的一生对印度人民来说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此被人们称为圣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