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列宁格勒原名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200多年来一直是辽阔的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也是十月革命的发源地。1924年,为了纪念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列宁而把它更名为列宁格勒,被人们称为“苏联第二首都”。
德军统帅部考虑到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等因素,将列宁格勒定为其侵略的首要目标之一。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攻占涅瓦河上这座城市被看作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德军统帅部想从地球上抹掉列宁格勒,杀光居民,从而消灭无产阶级革命的摇篮。于是希特勒调集了40个师、6000门大炮和1000多架飞机向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发起了疯狂的进攻。
在希特勒1940年12月18日发布的第21号训令,即“巴巴罗萨”计划中,北方集团军群的任务是从东普鲁士出发,消灭波罗的海沿岸三国的苏军部队,尔后同芬军协同,于1941年7月21日之前攻占列宁格勒。希特勒对自己的闪电战术十分乐观,他宣称,届时他要前往列宁格勒冬宫广场检阅军队,把庆功宴会摆在列宁格勒阿斯托里亚饭店。
北方集团军群由勒布元帅指挥,共22个步兵师、3个装甲师和3个摩托化师,其中,第4装甲兵团下辖曼施泰因上将的第56装甲军、莱因哈特上将的第41装甲军以及党卫军“骷髅”摩托化师。
苏军担任列宁格勒防御任务的总指挥是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元帅,加上西北、北方2个方面军,共5个集团军、37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和10个装甲旅参加了防御。
7月1日,德军占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7月4日,德军突破了苏军在拉脱维亚——俄罗斯边界的防线,接着德军又在7月9日轻松占领了苏军弃守的普斯科夫,打开了通往列宁格勒的大门。再加上芬军东南、卡累利阿2个集团军猛烈进攻列宁格勒北面芬兰一侧,此时列宁格勒已经陷入了德、芬两军的南北夹击之中。
伏罗希洛夫紧急动员百万列宁格勒居民夜以继日地围绕列宁格勒构筑了三道防线。因为苏军的顽强抵抗以及卢加河畔的天然屏障阻碍了北方集团军群的推进,使希特勒7月21日前拿下列宁格勒的计划破产了。7月19日,希特勒发布第33号训令,命令中央集团军群的霍特第3装甲兵团向北转进,切断列宁格勒——莫斯科之间的交通线,并协助北方集团军群进攻列宁格勒。尽管如此,德军8月份的推进速度还是下降到每天2公里。8月21日,南路德军占领楚多沃,切断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8月底,北路德军进至距列宁格勒城南仅20公里的斯卢茨克——科尔平诺地区。9月8日,南路德军到达列宁格勒城东面的拉多加湖南岸,占领施吕瑟尔堡,切断了列宁格勒与外界联系的最后一条陆路交通线,将列宁格勒三面包围,只有拉多加湖一边可以与外地保持水上和空中的联系。形势对苏联极为不利,列宁格勒似乎已经岌岌可危。
9月9日,德军又向列宁格勒发起新的进攻。进攻前,德军对该市进行了猛烈的炮击和空中轰炸,情况异常紧急。德军已突至城市接近地。朱可夫大将负责指挥方面军,他领导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作出的第一个决定是:即使战至最后一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苏联军民团结一致誓死保卫列宁格勒。德军统帅部未能实现其在9月份夺取列宁格勒的计划,遂于10月中旬决定向季赫温实施突击。11月8日,德军夺取了季赫温,切断了最后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将物资运至拉多加湖,再由水路运至被围城市的必经之路。12月9日苏军又攻占了季赫温,并将德军赶过沃尔霍夫河。在1941年冬季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列宁格勒人奇迹般地在拉多加湖冰面上开辟了一道冰上公路,通过这条与外界联系的唯一“生命之路”,运进粮食,运出伤员,从而战胜了严寒和饥饿的威胁,挫败了德军困死列宁格勒人的企图。
1942年1—10月,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的突击集团东西夹攻和锡尼亚维诺方向实施的顽强战斗,疲惫消耗了德军基本兵力。但是由于兵力兵器不足和军队指挥上的缺点,两次战役都未取胜,未能解除城市封锁。这段时间,在列宁格勒附近,掀起了群众性的狙击手运动。
1943年1月12日,列宁格勒方面军所属第67集团军各兵团、沃尔霍夫方面军所属突击第2集团军各兵团和第8集团军部分兵团,根据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命令着手实施“火星”战役。在1943年夏秋战斗中,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以积极行动打破了德军再度前出拉多加湖沿岸和重行封锁列宁格勒的企图。苏军肃清了沃尔霍夫河岸基里希登陆场的德军,攻占了德军坚固防御枢纽部锡尼亚维诺,从而改善了自己的战役形势。
由于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左岸乌克兰、顿巴斯战役及第聂伯河战役中的胜利,至1944年初已具备在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两市附近实施进攻的有利条件。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的结果使“北方”集团军群遭到重创,列宁格勒州几乎全境解放。1944年夏,苏军击溃了苏德战场北翼德军战略集团,从而注定了芬兰退出战争,德军战略战线的北翼处于彻底崩溃边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