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2期

影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主要因素的思考

作者:李 广 陈建新




  一、民办本科院校的特点
  
  影响我国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针对当前的实际状况,我们在考察时需要考虑以下方面:
  一是民办本科院校的外向型。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须立足于时代,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基于这一点,民办本科院校在质量方面须表现出强烈的外向型,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其重要表现。其培养目标须介入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公民,其服务面向须至少对区域经济作出贡献,其教育行为须促进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交流。
  二是高等教育的共通性。当今,民办高等院校在我国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等教育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然而,我国民办院校与公办院校的发展境况迥异。因此,我们在考察民办本科院校的质量因素时,应兼顾两个方面:一是不可忽视高等教育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二是立足于民办本科院校的现状,须思考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在民办本科院校的体现。例如:高等教育人才质量培养目标中对通识人才的培养、基本专业素养的规格等也是对民办本科院校的必然要求。
  三是民办本科院校的特殊性。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比较特殊。时间短、基础薄、环境差、内涵不足等问题是民办本科院校必须面对的。从这一点出发,民办本科院校的质量因素有其特殊性,其中最特殊的是经费因素。许多民办本科院校发展至今,仍然有沉重的经济负担,民办本科院校须时刻考虑其经济问题,以满足教学基本需求,这一点是公办院校考虑较少的。立足历史与现实的角度,民办高校发展至今,其培养模式值得基本肯定。虽然设备简陋,师资力量单薄,但已经培养出不少企事业单位的骨干,这不能不令人赞叹。
  
  二、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
  
  虽然民办本科院校已同属高等教育大家庭,在很多质量因素方面须用一般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去考量,但在质量因素具体标准的设定上,需考虑民办高校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不是给民办本科院校特殊“关照”,而是源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对处于竞争中的不利者的优惠。民办本科院校现状和公办院校有很大差异。面对差异,须差异对待,这才能体现公正,才能让民办本科院校树立追赶的信心,至少短时期内如此。考虑并合理对待上述差异,不仅可以使民办本科院校正视自身的不足,而且可以保持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的某些优势,从而提升自身实力,为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作出贡献。在我们看来,思考民办本科院校质量因素的时候,必须为这些因素设立一个标准,这样才能客观对待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的现状。这个相对标准应该是动态的,随着民办本科院校发展的提速,逐步向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看齐。
  对相对标准和增量的考察,不仅学校要认识它的重要性,政府、教师、学生及其家庭都应正视并理解其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看待民办本科院校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投入及就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因素举例
  
  1 质量目标因素
  质量就是一种目标,尤其对学校而言是如此,达到一种目标就是实现了质量管理。质量目标因素主要包括:
  (1)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含学校定位与规划)。目前民办本科院校都处于以本科教学为主的层次,学科设置大都以经、管、文等为主,一些学校也已涉及理工类专业,主要服务于当地的社会发展,学校规划在一定时期内还以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为主。在一些民办本科院校的远景规划里,已经设想在国际化方面有所作为,有些院校已从中外教育交流着手准备;也有些民办本科院校在本科教学的基础上,已经设想进行研究生教育的探索,借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所以,办学指导思想从根本上影响并制约着学校教学质量的实现程度。
  (2)学校的培养目标。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最体现于培养目标。在这方面,民办本科院校可能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创建特色、培育优势着手,努力提升培养目标的层次。
  (3)学科、专业、课程定位与建设目标。这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表现。当前,民办本科院校不能求全只能求精,应在公办院校不受重视或者薄弱的领域进行错位竞争,取得发展优势。这种发展目标不仅有利于民办本科院校取得成绩,而且有利于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布局和结构的调整。
  
  2 质量保障因素
  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直接决定于质量保障因素的完善程度。质量保障因素最能体现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特色。
  (1)资金筹集。人们通常根据资金筹集渠道把民办本科院校分为投资型和捐资型:也有人据此把民办本科院校分为助学型、滚动型和公私合作型。多数民办本科院校主要以学费为资金来源。办学资金是否充足,将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发展甚至生存,故把资金筹集作为质量保障因素之首。
  (2)硬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硬件主要包括校舍等基础设施和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设施。多数民办本科院校在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馆藏等直接决定教学手段的教学设施方面还需做很多努力。因这些方面需要更多的人、财、物投入,所以这方面应该强调民办本科院校基本的达标条件,同时应强调重视利用率。
  (3)软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民办本科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强软件建设,诸如教学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学科专业发展制度、后勤保障制度、教学辅助制度等,以此来弥补硬件设施的不足。当然,目前民办本科院校因为历史发展较短的原因,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各项管理制度。从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历程来看,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往往要归功于其机制的创新。民办本科院校可以结合自身机制灵活的特点,尽量在软件建设方面拓展发展空间。
  (4)师资力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师资应该包括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的组成结构比例及其人员素质。以教学人员为例,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自身发展的需要,民办院校从初期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始转向重视“专兼”的合理比例,以及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使之达到一种优化配置。然而,目前的状况很令人担忧:专职教师中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占很大比例,整体水平不高:多数专业缺少学科带头人,具有高职称的教师偏少,学术梯队还没形成;兼职教师比例偏高,不利于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教学改革等等。因此,对于民办本科院校而言,师资建设是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5)校园文化——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学校的传统、精神、校风、学风、考风、人际关系等都会对提高教学质量产生很重要影响。
  (6)保障机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保障机制是把上述因素联系在一起的院校内部的质量管理与监控的措施与途径,包括校内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和质量反馈通道,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与监控。
  
  3 其他边缘因素
  (1)社会评价。看起来,它很像教学质量的一种表现,但从社会评价的获得途径方面来看,社会评价可能反映社会需求和社会选择的结果,反映的是教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之外的东西,如社会法则。
  (2)生源状况。生源状况决定了教育的起点,决定了教育质量的可能空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民办本科院校在招生时处于弱势地位,一般总是排在公办学校的下一档次。
  (3)办学规模。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应该有一个适度控制,规模过小或过大都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事实表明,适度的学校规模有助于学校教育效能的实现。
  以上就影响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作了探讨,然而制约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因素并非仅限于此。追根溯源,这些因素的存在受制于不同的主体。某些因素单纯属于院校内部的问题,如校园文化建设、硬件和软件建设的投入等;但有些因素则根植于民办本科院校外部。例如师资问题,表面看来,师资引入、师资培养、师资交流等问题是决定于民办院校,但细究起来,则不尽然。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的相关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公办学校的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但现实中,民办高校的教师享受不到公办院校教师的待遇,为此出现民办院校中年轻的高职称教师争相流向新办公办院校的现象。我们要明白民办本科教学质量因素的存在是复杂的,起因于不同的责任主体。